? ? ? ?
? ? ? ? 最近看到一篇名為《不必比較,在自己的時區前行》的文章,以下是原文:
? ? ? ?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分秒不慢。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世界分成二十四個時區,每個時區內鐘表滴答各成一派。從日升到月沉,一天分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
? ? ? ?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但加州時間并沒有變慢。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撒手人寰。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然后活到90歲。有人依然單身,同時也有人已婚。奧巴馬55歲就退休,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里,你也是!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所以,放輕松。你沒有落后,你也沒有領先。在命運為你安排的屬于自己的時區里, 一切都準時。”
? ? ? ? 此外,我還看到這樣一段視頻,以下是視頻中的原話:
? ? ? ? “有的人21歲就畢業了,但到了27歲才找到工作;有的人25歲才畢業,但馬上就找到了工作。有的人沒上過大學,卻在18歲就找到了熱愛的事;有的人一畢業就找到了工作,賺了很多錢卻過得不開心。有的人選擇間隔年,去尋找自我。有的人在16歲就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但在26歲時改變了想法;有的人有了孩子,卻還是單身;有的人結了婚,卻等了10年才生孩子。有的人身處一段感情,愛的卻是別人;有的人明明彼此相愛,卻沒有在一起。我想說的是,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決于我們自己的時間。你身邊也許有些朋友遙遙領先于你,有些朋友也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節奏。他們有他們的,你有你自己的,耐心一點。庫班25歲的時候還在酒吧做酒保;在被拒12次后,JK羅琳到32歲才出版了哈利波特;Ortega到39歲才創辦了Zara;馬爸爸35歲才建立了阿里巴巴;摩根弗里曼到52歲才迎來了他演藝事業的大爆發;Steve Carell 40歲才紅;Rinchard Branson 34歲才創辦了維珍航空;25歲后才拿到文憑,依然值得驕傲;30歲沒結婚,但過得快樂也是一種成功。35歲后成家也完全可以,40歲買房也沒什么丟臉的。不要讓任何人擾亂你的時間表,因為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并不是每一件算出來的事都有意義,也并不是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能夠被算出來。”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我希望你們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充滿意義的人生,學會用這些去影響、去點亮他人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 ? ? ? 看到這里,確確實實不無道理,我們不免被這樣的語句所感化。但是,但我看到以下這段評論的時候,更是一種感慨萬千:
? ? ? ? “紐約和加州的時區不同,但太陽都會在各自時區的12點升到最高點。所以不管你在哪個所謂的“自己的時區”,無論做不做橫向比較,在屬于你的三十歲之時,你都應該達到一個高度了。拿27歲的穩定工作去跟22歲直接一步到位穩定的人比較,更是懦弱又錯誤的。至于25歲的CEO死于50歲這種段子,人們也許更愛聽吧。雖然不排除有過勞死的個例,但從大樣本和統計學概率論來看,窮人過勞死的概率更大。有錢人有著更寬心的生活、更好的醫療條件,平均壽命也普遍比窮人長。窮人掙扎在為謀生而不斷奔波的生活中,精力和好心情毀壞在每一天的瑣碎事情和斤斤計較里,真的遇到大病大災時,很多時候都很難挺過去。結婚和單身不做孰優孰劣的評價,各有利弊。但是一定要搞明白很多成功人士是能結婚而不想結,而不是確實娶不到媳婦,連生育權都得不到保障。美國總統是有任期的。奧巴馬選上的早,但到點也是要退休的。然而川普可不是厚積薄發70歲才成為成功人士,他早就成功了,只不過是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你覺得你50歲才當上CEO,人家25歲就當上CEO的人之后就會停在原地等你來逆襲嗎?人家25歲當上CEO后的發展節奏不是也要是你的N倍?不要陷入那種高分的學生綜合素質就低能的誤區里。優秀的人往往各方面都很優秀,很多富二代比草根眼界廣,不僅僅是贏在起跑線上,后天努力的程度也要爆你幾條街。聰明的人可以向下兼容、降維攻擊。一個對世界認知很深的人如果想寫朋友圈雞湯爆款文,又或者無腦愛國煽動情緒文,往往比絕大部分lowB五毛寫的更好。?
? ? ? ? 世界是同步的,在你的年紀,領先就是領先,落后就是落后。你可以選擇不比較,縮進所謂“自己的時區”的龜殼,即便騙得了自己,卻永遠騙不了社會的評價體系。最后你只能通過自我扭曲改變“成功的定義”而使自己稍微有點所謂的“成就感”。很多人因為眼界的局限性,把很多成功人士的日常生活當作裝逼,卻一直覺得自己是運氣不好,懷才不遇。其實這就是你的真實水平,獲得的最相應的社會評價而已。不要覺得我是在黑你,只有讀了有刺痛感的文章才有意義。平時沒有人黑我的時候,我都是自己黑自己——為什么我現在喜歡打德州撲克而不敢打DotA2啦?不是我老了玩不動了,也不是我混創投圈了,所以都得學撲克。而是因為DotA2太講究實力了,水平不行的人,你跟我solo一百局你也是輸100局。而我們創投圈的人都自命不凡,都怕被證明出自己的愚蠢。于是撲克這種稍微靠點技術,即使輸了也可以賴抓的牌不好的消遣,恰恰保護了我們脆弱的自尊心。為什么讀博士啊,是不是因為讀本科時候沒有好的項目和機會輟學開天辟地,畢業之后也沒有好的又合適的工作,便去繼續讀書,一緩沖又是好幾年。期間可以給自己和別人編制一個將來成為科學家或者令人尊敬的教授的這么一個美好愿景。? 而事實上呢?科研工作者和科學家永遠是兩種生物啊,即使博士畢業之后還是發現事業很失敗啊,于是乎,現在的很多學生都是無法就業,所以只能強行創業啊!為什么創業啊!又或是一直在反復跳槽呢?因為成為一個連續創業者或者事業攀登者,是需要很長的周期的,短時間內不會把你是一個愚蠢而失敗的人的事實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大家的面前罷了。等折騰到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時候,其他人已經都過得挺好了,也沒什么興趣關切或者評判你了。? 而且即使真的失敗了,你仍然可以逢人便開口“憶崢嶸歲月”,在他人面前刻意營造出一種悲壯而又讓人敬佩的裝B氛圍。更何況,萬一哪天真的走運成功了呢,這也不是不可能。歷史長河里概率型致富的的例子也不少,這種類型的大佬有錢而愚蠢,有的以為是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命運的垂青,宣揚著自己年少時吃的各種苦,受的各種罪。還有一部分人也覺得自己的成功甚是莫名,于是誠惶誠恐地抱緊風水命理的大腿,也是滑稽。別再自我安慰和逃避了,實事求是是最好的。現在就開始行動,承認自己真的很傻逼。敢跟同齡人比較,承認我就是不如你。但我會在我的基礎上繼續努力。相信很多時候,最終你還是超過不了TA。但從今天起就是你突破自己心理舒適區間、走向牛逼的開始。這樣的你,才是體面人。”
? ? ? ? ? 看到這里,我確實感到了深深的刺痛感。兩種觀點都存在其合理性。那么,我該作出怎樣的選擇呢?不必比較,在自己的時區里前行嗎?不大靠譜。那就在百舸爭流中激流勇進,拼他個無怨無悔?活得太累。思考了許久許久后,我心里終于有了答案:雞湯也喝,觀點也贊同,輸得起的同時不能放棄拼搏。我覺得這篇文章講的還有點道理,畢竟盡力而為,聽天由命就好了,不是逃避,是在拼盡全力之后依然無所得的時候的釋懷,是放下,是不過于執念罷了。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6月19日星期二
附上我的微信,請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