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作者余華,他是蜚聲國際的小說家,被稱作現代中國的巴爾扎克,這本書更是榮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活著》,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福貴,他的父母當初可能想讓他大福大貴,可能是名字的緣故,在那樣一個年代,他卻活了下來,以至于后來他給他的牛也取了和他一樣的名字,希望牛和他一樣堅強的活下去。文章敘述也很樸素,沒有華麗的詞藻,讀著卻感人肺腑,直抵人心。小說的結尾令人難忘,唯一活著的老人福貴給他的牛也取名叫福貴。敘述者看著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蒼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獨自一人:“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同時,《活著》也召喚著讀者。
這是發生在還沒解放前以及解放初期,我們都知道的那個啃樹皮的年代。主角福貴曾經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放著自己家中的事業,其實是100多畝地,還有在他落魄時仍不離不棄的妻子家珍不管,天天去賭場,去妓院。甚至去侮辱他的丈人,忤逆他的父母。終于有一天,100多畝地被他賭沒了,父親氣死了,房子沒了,妻子被接回娘家,留下他和他的母親,還有個小小的女兒,住在茅草屋里。一切都像一場夢一樣,曾經衣食無憂的少爺,今天為了柴米油鹽在地里面朝黃土背朝天。
還好,他還算幸運,有個不離不棄的妻子,帶著他們的兒子,回到了家里,和他一起勞作,一起養活著他們的家。然而,在一次給母親請郎中的途中,被拉去當壯丁,一去就是2年,期間忍著痛苦和折磨,想著自己還有家人,他硬著頭皮告訴自己,他要活下去。當他2年后回到家,母親走了,女兒由于重病耳聾口啞,看的他一陣心疼。為了兒子上學,他曾經把自己的女兒鳳霞賣掉,可憐天下父母心,再苦再累他們一家人也不能分離。一次縣長的夫人難產失血過多,需要輸血,只有他的兒子有慶的血型符合,獻一次血沒什么,挽就一個生命,自己也提升了價值,誰也沒有料到,醫生為了自己討好縣長,拼命的抽著有慶的血,直到有慶的血干涸,知道到有慶嘴唇發青,倒了下去,有慶去世了。他們唯一的兒子,一個寧可拼了命也要養大的兒子,沒有了,一個致命的打擊。他的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一個永遠也治不好的病,對于他們這樣一個家庭來說,一個人病倒了不僅僅是少了一份勞動力那么簡單,有一次,福貴請了一位醫生,醫生摸著家珍的脈搖了搖頭,沒救了,只剩一個月了。鳳霞拉著母親的手,雖然聽不到也不會說話,但她能感覺到什么,母親看了看乖巧懂事的女兒,她要活下去,誰知家珍奇跡般的恢復了一些,我想可能是希望點燃了她的生命,女兒是她的希望。
鳳霞結婚了,婚后很幸福,以為他們終于可以幸福了,不會料到,災難下一秒就可能會降臨。鳳霞難產,大出血而死,就死在有慶死的那家醫院,悲痛不言而喻。沒過多久,家珍得最后一絲希望也沒了,她走的很安詳,在最后一刻,她的力氣無比的大,緊緊的拽著福貴,可能想告訴他,你要活下去。
本想著上天應該眷顧一下福貴,可老天沒有,鳳霞的丈夫二喜死了,被水泥板夾著,找不到一根完整的骨頭。沒關系,福貴還有外甥,鳳霞的孩子還在,可是鳳霞的孩子苦根撐死了,在那個年代,人們餓的跟麻桿一樣,人們為了活命吃野菜,啃樹皮,以涼水充饑。福貴想著苦根生病了,給他買點好的,不曾想,長時間沒有吃過一頓飽飯的苦根一下子吃了好多,走的時候,嘴巴張著,里面還有沒有咽下去的豆子……
生活和福貴開了個很大的玩笑,如果老天是報復他曾經的浪蕩不羈,為什么不讓他一個人承受這些報復,為什么要讓他的親人幫他還債。福貴沒有輕生,他要活下去,為了死去的親人,他必須活著。
相比那個年代,我們現在可真是幸福,就算再不富裕的家庭,肚子還是可以填飽的。以前是吃不飽,現在是挑食,我們都應該看看那個啃樹皮的年代,我們有什么理由挑食,有什么理由說我不吃這個,不吃那個。相比那個年代,我們現在承受的壓力,其實不算什么。前段時間看到有的學生因為承受不起沉重的作業,有的因為考試失利,有的因為感情糾葛,失去了僅有一次的生命。
活著,不僅僅是說我們要活下去,更有一種信念,為了愛著我們的和我們愛著的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不能放棄,不能放棄理想,不能放棄奮斗,更不能放棄生命,留得青山在,只要堅定信念,我們就能踏著困難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