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養了一只狗。它會很乖巧,不在家里搗亂,不會把家里弄得一團糟。想吃東西或者出去玩的時候,會輕聲哼著不停地作揖,尾巴歡脫地搖著,拼命討好。雖沒電視上講述的那么忠實,但也永遠服從主人的心愿,吃什么、去哪里,甚至穿什么。院子里的小朋友們一看見它,就一窩蜂湊上來又摸又抱地,很是喜歡。
宿舍樓下有一只貓。大概是誰養在那里的只有幾個月大的小貓,卻無人照料。毛稀疏的立著,蹲在角落,有人經過只是叫兩聲。我經過的時候,會掰一節火腿腸給它,開始的時候總是膽怯著不敢上前,后來就大搖大擺地走過來大口吞下。后來膽子再大些,就跑到樓上來,在樓道里尖聲地叫著,引得大家都出來喂它吃的。吃的東西多起來后,便不大愿意吃火腿腸了,弄得我失落了好久。最近又總跑到宿舍里上躥下跳,引起一陣慌亂,又大搖大擺地去曬太陽了。
貓和狗總是被放在一起比較。而得出的就是“狗是忠臣,而貓是奸臣”這樣的結論。從小就被上一輩教育見到貓要繞著走之類的。現在想來,大抵都是迷信。
比起忠臣奸臣的說法,我更喜歡說狗是入世而貓是出世。狗都有看家和聽命的天性,或者說天生的責任,它們為了忠實于人,取悅于人而惴惴終生。為了適應人的生活而被迫改變,斷尾、剃毛、穿著奇奇怪怪的東西甚至舉行婚禮,它們何必要這些東西。而貓的隨性就注定了不會被感情束縛,而勉強接受這些對于它來說額外的東西。
人的感情是一種奇怪的東西。想要得到其他人對自己絕對忠實的感情,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自己卻向往如一只隨性的貓,能不被別人給予的感情束縛。于是總是感到被背叛,同時又委屈地在別人的眼里充當著背叛者。
其實那大多數都算不上背叛,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只出世的貓和一只入世的狗,他們彼此都不能獨活,就像我們不可能在乎到身邊的每一個人,照顧所有人的感受,而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抹殺。那只桀驁不馴的小貓就是我們自己,帶著令人不安地頑虐,總會有意無意地辜負別人給予食物的好心,只是為了去品嘗更多的美味。我們的心里或多或少的這么想過,但我們畢竟更多的懂得眷念和感謝,所以會更重感情。當我看著貓那雙因陽光而收縮的瞳孔,它也靜靜地看著我,好像把我的心底都看穿了一樣,那些心里的自私、嫉妒、貪心全部倒映在它眼里,然后表演給我看。沒來由的在陽光下打了個深深地寒顫,人們是不是因此而想要遠離貓呢?因為貓有太多我們隱藏起來的天性。
我還是固執的在口袋里裝半根火腿腸,看到它在樓道,便掰碎放在門邊,它嗅嗅便離開,我也不去理它。晚上會聽到它在門口輕聲地叫著,打開門,門邊已被它吃的干干凈凈,它站得遠遠的,一臉得意地豎著尾巴看著我,我轉身拿杯子給它倒滿滿一杯水,看著它伸著粉紅的舌頭舔干凈,頭也不回地去別的寢室要吃的。我想我大概開始學會接納它了,學著和我心里那只小貓,和別人心里的那只貓相處,就這樣親密無間又保持距離地相處。
未央
201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