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熊在身邊人眼中基本就是個書呆子,每天空閑時間沒啥特別愛好,就是翻翻書,寫寫字。
翻書與寫字對生活基本沒啥助益,別人的時間用來聚會,交個朋友多條道;用來炒股,讓財富增值;用來兼職,讓生活更好;用來娛樂,讓身心放松。
而這些目的,翻書寫字都達不到。讀讀寫寫雖然花不了什么錢,但也絕賺不了什么錢。
讀書既不為求道,不為發財,不為工作,也就不太選擇,什么主題的都可以讀。只有手邊有書就好,實在不行了有本字典啥的也可以對付一下,打發時間。
但經常有人問我應該看些啥書,我要是推薦字典,會被人用字典砸死。
如果你確實想看書的話,不是想通過看書裝13,那我就建議至少看四類書,每類推薦一本去年讀過的書。
一是歷史類。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是唐太宗說的。
讀史使人明智。這是培根說的。
鑒往知來。其實人類歷史數千年,并沒有什么變化。人性始終如一。變化的只是載體與形式。比如以前殺人用刀,現在用槍;以前書刻在竹子上,現在在KINDLE里;以前一天走一百里就了不得了,現在一天飛一萬公里不在話下。
此外,我們與古人沒有不同。有些知識,不是科技越發達就越先進,比如哲學。現代人仍然離不開論語和道德經中的哲理不是?
讀史可以讓我們知道從何處來,往何處去,如何自處。
推薦:《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張國剛著,中華書局,2016年8月第1版。
二是經濟類。
現在是個經濟社會。經濟的重要性當然不用我多說。
作為一個理財白癡,我當然沒有什么這方面的書推薦給大家。
但有一位經濟學家說得好,學些經濟學不會讓我們變富,但會知道我們為什么窮。
我衷心希望大家都別窮,都富起來,因為老爺子說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嘛。
但看經濟類書不是為了脫貧或致富,仍然是洞悉人性。
經濟學的重要假設就是人都是理性人。每個人通過對自己有利的經濟活動使整個社會利益增加。
因此,經濟學是直接與人類社會活動相關的,因此其變數與不可測性最大。不像數理化結果明確唯一,經濟學是任何專家都不能拍胸脯說得準的。經濟學更多是解釋過去的事,至于預測未來,能說準的我覺得都是湊巧。
讀經濟可以使我們不計較瑣事。
推薦:《斯坦福極簡經濟學》,(美)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著,林隆全譯,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2月第1版。
三是傳記類。
傳記類現在不算很火,前些年火過幾年。
但無論何時,讀別人成功的故事還是很重要的。
不過,最重要的不是成功,因為成功的人畢竟只是少數。
讀傳記的人要遠遠超過寫傳記的人。而讀傳記如果以自己成功為目的就錯了。
讀傳記是為了知道別人有多優秀,知道成功有多辛苦,知道自己離成功有多遠。
有很多人覺得成功很容易,別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運氣好,機遇好,如果我有這樣的機遇我也可能成功。但實際上真不是,眼高手低是人的通病。
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看傳記可以亦趨亦馳,也可以看著高人奔逸絕塵,我們瞠乎后矣。但至少我們可以知道,除我等平庸人之外,其他人是如何過的。
讀傳記可以讓我們更腳踏實地。
推薦:《偉大的旁觀者:李普曼傳》,宋石男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2年8月第1版。
四是小說類。
小說是老少咸宜,雨雪皆適的讀物。
當你心情好時,可以讀小說助興一下。當你心情不好時,可以讀小說放松一下。當你心情不好不壞時,可以讀小說興奮一下。
我們活在世上幾十年,但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在重復。特別是成年后,幾十年如一日地重復吃飯、睡覺、工作、拉屎和啪啪啪。二十五歲死,七十五歲埋,是人生常態。
讀讀小說,可以知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界上永遠有辦不到的事,但沒有想不到的事。或者說,世界上總有想不到的事,沒有辦不到的事。這話也對。
在這幾類作品中,只有小說類讀完會產生寫作的沖動。原來創造一個世界的快感是如此強烈,別人可以,你我為何不可以?
哪怕我們創造的世界只有一個人看到了,那也是一個世界啊!一沙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那世界只在你我的心中。
讀小說可以知道世界有多大,知道情懷有多重。
推薦:《球狀閃電》,劉慈欣著,四川出版集團,2004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