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狂》出自明代《神奇秘譜》,相傳為阮籍所作。
阮籍生活在政治黑暗的魏晉初期,為避禍,常常“醉于酒,隱于狂”。
《酒狂》表現人在醉酒后步態踉蹌的神態,表面是癲狂頹廢,實則宣泄內心壓抑和處處受挫的不平之氣。
曲子精致嚴謹,雖短小卻有無限深意,是古琴曲中很特別的佳作。所以對學習《酒狂》一直很期待。
初學《酒狂》是非常興奮的,前面的指法也還簡單,基本就是勾、挑、小撮。隨著深入,難度加大,真的就像作品表現的意境一樣,處處受阻。不僅要對抗心理折磨,改掉舊習性,還要忍受強烈的皮肉之苦。
比如一個指法“掐起”就練了1個多星期。初期急于求成,練的很快,表面上流暢,但是細聽聲音燥、急,按弦不實,音位不準,音與音之間的銜接不好。這樣是不行的,每一個指法不扎實,對于后期深入學習是有很大阻礙的,只能慢下來,把這個指法的問題都列出來,逐個揣摩練習,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死磕,這個指法已經熟練穩定多了。
除了訓練指法的枯燥和磨練心性的糾結,手所經受的皮肉之苦也是必需忍受的。
注到徽外和跪指的練習真是疼出高度了,尤其是跪指,跪指是左手名指彎曲,用第一關節背部按弦滑動。練了沒幾分鐘就起了個大泡,半個小時以后大泡磨破了。中指也磨破了。怎么辦?不能不練啊,不練就倒退了,還只能在傷口的位置按弦,別的地方按弦聲音不對。就只能慢一點,輕一點按弦。傷口結了疤又磨破,這樣反反復復,度過了最疼的階段。
學《酒狂》最大收獲不僅僅是學會了指法和樂曲彈奏,是在這個過程中敢慢下來細致的去琢磨每一個小細節,改善了自己的浮躁本性所帶來的快樂,是戰勝困難和身體痛苦的成就感,是享受獨處的時光,從枯燥的練習中體會到趣味,這些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