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先生的小說,大約在初中的時候看過,印象不是很深了。那時候,我們以讀過《平凡的世界》為榮,能跟同學在班里侃侃而談孫少平、孫少安,田曉霞,是我們最大的驕傲。那樣一群善良的人,一段異常曲折的人生經歷。時隔多年,各路英雄作家輪番上演,就在我以為路遙先生已經過時的時候,隨手翻開了他的另一本《人生》。
這是一本很薄的小說,中篇吧。主人公高加林,本是村里的民辦代課教師,他有理想,有抱負,熱愛自己的工作,積極投身于教師工作。可是,由于當時農村的一家言制度,自私、霸道的村支書,讓自己剛剛畢業的兒子代替了高加林。
他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轉眼之間,他從一個人人羨慕的老師,變成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他一時無法融入到現實生活中來。
他提著籃子去城里賣饅頭,卻一個都賣不出去,遇到老同學,跟他們天上地下的差別,令他感到羞憤難當。
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是他晚上去城里拉大糞。那時候種莊稼還時興用大糞。他趕著驢車,跑遍了縣里的廁所,因為爭奪一個糞源,跟人家打了起來,弄得渾身都是大糞;又到了一個小區,被一個婦女奚落,剛想要與之爭論的時候,卻發現這是高中同學的媽媽。趕緊落荒而逃。
這些經歷,假如放在一個正常的農村人身上,不會有什么大的影響,因為生活本就如此,沒有什么可以選擇。可是,這些場景發生在一個讀書人,或者說一個知識分子身上,就不一樣了。
因為,讀書人,骨子里有一股清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做農民,那是不得已而為之,是退而求其次。
叔叔的到來,讓高加林的人生又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叔叔轉業,做了地區勞動局的局長,他的工作自然而然的有人給安排。他當上了記者,做上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成了城里人。于是,他放棄了老家的女朋友,與城市里原來的老同學共同背叛的原來自己的另一半,高調的秀著自己的恩愛,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卻不料,一紙人民來信,將他打回了原形。
他又重新回到了農村,一切都回到了原點。城里的生活,仿佛是黃粱一夢,仿佛是夏夜吹過湖面的一縷清風,那么匆匆。只是,他可能失去的更多,比如,那個曾經一心一意愛著他的姑娘,那么懂事,那么溫柔,如今,她已嫁做他人婦。
再也沒有人對他百般呵護,百般容忍,再也沒有人拿一顆金子般的心,來換他一世的安慰。
原來命運中所有的饋贈,暗中都標好了價格。他在城市所有的獲得,都是要用此后錐心的悔恨來償還。
現實生活中,陳世美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踩著別人肩膀走路的人,一般情況下會過得比別人更好。哪有什么現世現報。
然而,我還是喜歡這個故事。透過別人的人生,思考我們的征程。比如,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忘恩負義。取得一點點成績,不要飄飄然,因為,一不小心,你就會被生活打回原形。殘忍,才是人生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