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小戲骨白蛇傳在互聯網上成功登錄,微博熱搜,盡管點擊量上萬,我并沒有成為這點擊量之一,可能是對于趙雅芝飾演的白娘子情有獨鐘吧。若干天后,突然覺得這一想法未免有些殘忍,毫不留情地否認了零零后這些小戲骨的努力價值,于是重拾信心,看了一集。不覺訝然一驚,同時也被這群零零后的演技所折服。
這部劇頗有看頭之處:所有演員都是新秀零零后,平均年齡八、九歲,別看他們有的正處在換牙期,有的正處在變聲期,但演技不亞于那些嶄露頭角成年演員的新秀。不過個人最喜愛的莫過于小白娘子,可謂一顰一蹙,一顧傾人城,一笑傾人國。(見圖)
俠義上講,這屬于翻拍,就像veterans (中國話里的老油條),但廣義上來講,這是一場華麗的創新,也傳遞給我們一個信號:零零后來啦。那些曾在大家腦海里還在上幼稚園,或是在上小學的零零后在我們的后知后覺中真的長大了,以一種勢如破竹并且馳而不息的勢頭emerging (興起著),相較之下,頓時覺得我們95后老了一大截。
再來,繼《小戲骨白蛇傳》走紅,又上映一部翻拍劇《小戲骨劉三姐》,相信以后還有更多《小戲骨……》,這種陳詞濫調的方式,讓我覺得索然無味,味同嚼蠟。我并不是懷疑、輕視這些小戲骨們,相反,很看好他們。只是覺得廠家要不要這樣更近,換湯不換藥的。如果說前部劇是試水,‘后來居上’者為‘雨后春筍’,壓根沒有其價值所言。如果說娛樂業總是諸如此類,翻版再翻版炮制再炮制,難道不是隔夜菜再加熱,令人作嘔。
也是,基于中國廣電總局設立的特殊性,導演的投鼠忌器心理,中國式娛樂業作品難以推陳出新,戴著鐐銬舞蹈,哪里能拍的出好萊塢大片,哪里能創造真正的超高票房量,哪里能發人深省,唯恐有的只是茶余飯后的談閑,百無聊賴的'寄托',悄無聲息的哀嘆。
這不禁讓我想起芒果臺《爸爸去哪兒》系列,人氣爆棚,在中國掀起一陣親子熱潮,但殊不知這檔節目的版權是購自韓國MBC電視臺的《爸爸!我們去哪兒?》,模式完全拷貝過來,這還不算爾后又出現了《爸爸回來了》、《……》。我們可以通過對成功事例的學習,來讓自己變得成功,但也應該有個姿態,不是像奴隸似的對那些成功俯首稱臣,而是如牛頓所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世界。
你要記住,在這個世界上一等人創新,二等人模仿,三等人闡揚(復制)。想好你的最終目標,然后以該有的姿態站成永恒的風景。
當然,我們這些95后,有責任成為中國式的推動者,再也不是高仿國外版的''中國制造'',而是實打實的中國地道。
? ? ? ? ? ? ? ? ? ? ? ? ? ? ? ?By 簡氤S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