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季之京都嵐山篇| 趕一場未醒的早秋

朝まだき 嵐の山の寒ければ 紅葉の錦きぬ 人ぞなき。

嵐山拂曉寒,火楓如錦無人觀。

  京都,這座美麗的古城,在熬過了綿綿無盡的梅雨和酷熱難耐的秋老虎之后,終于迎來了她最為迷人的季節--秋天。與櫻花季那如同少女般嬌羞而純潔的美麗不同的是,秋天的京都更像是一位貴婦人,頭綰珠圍翠繞,身披綾羅綢緞,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雍容華貴的魅力。“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秋色碧澄,秋風掃葉,秋葉鋪滿古老的街道,也許窮盡詞藻也定格不住這一刻吧。

  作為日本文化的發祥地,如果說京都的文化就是日本文化的縮影也并不為過。這座承載了一千二百年歷史的古城,依舊緩慢的踏著時光的古曲向未來走去。從延歷十三年(公元794年)年桓武天皇從奈良遷都平安京(京都),到慶應四年(公元1868年)東京奠都為止,在這漫長的千年歲月里,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長年的歷史積淀并沒有被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所破壞,京都的歷史遺跡絕大多數完好無損,市內嚴禁建造高樓以保護古都的完整性,諸如日本三大祭之一“祇園祭”等各類非物質文化也被很好的留存了下來,可見日本人對于人文歷史的重視與保護。

  去年的京都秋季多雨,淅瀝的雨滴把紅葉季該有的姹紫嫣紅打得凌亂不堪,但像我這種從沒見過京都紅葉季的人來說,已經是達到入目之景皆美到驚嘆的程度了。今年的紅葉紅得早,雨水也少,于是想著在十一月中旬出門,趕一個早秋還能錯過人群,何樂而不為呢。踏秋的目的地也是選在了和去年一樣的地方:嵐山。

  相較于晚秋,我更傾向于趕早秋,除了避開人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綠樹和紅葉”總比“紅葉和掉光了的禿樹枝”上相。當然作為一只風光狗(雖然是一只剛玩了一年的單反渣),天不亮就趕電車奔景點也算是日常了。但還是建議前來觀光的人們,盡量趕早別趕晚,且不說清晨的陽光很美空氣很新鮮,不論什么樣的美景,人多了也都是嘈雜的像菜市場,失了氛圍。而且如果運氣好,趕上前一天剛下過雨,清晨的嵐山很可能會起一層晨霧,環繞山間,可謂絕景。

清晨的嵐山。
拂曉與渡月橋。
晨起遛狗的老人。

七點半的嵐山街道,店鋪還沒開門,也基本沒有路人。

陽光灑過紅葉,傾瀉而出的斑駁光點美極了。
颼颼不覺聲,落葉悠悠舞。
大堰川
大堰川邊上的小餐館,總是路過,但從來沒進去過。

  嵐山,位于京都西郊,秋可賞紅葉遍野,春可觀落英繽紛,是京都市有名的觀光勝地。“嵐山”這地名原本是專指位于京都市西京區大堰川右岸的部分地區,而河對岸、屬于右京區的地區則名為嵯峨野,但近年來,許多觀光資料上都直接把橫跨大堰川的渡月橋、以渡月橋為中心的河兩岸及周邊地區合在一起,并稱嵐山。

蜿蜒的盤山人行石頭路。
滿庭芳,楓葉流丹。
這是我第一篇發自己照片的旅行日記,感謝同行小伙伴。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一江碧水,波光粼粼。
香散翠簾多在水,綠殘紅葉勝于花。
落葉鋪滿石子小路。
漫山填谷漲紅霞,點綴殘秋意太奢。若問蓬萊好風景,為言楓葉勝櫻花。
坐在斑駁的樹蔭下,共賞這一刻秋意盎然。
無人的天然小公園。
伸個懶腰,休息休息。
登頂觀光臺。

小橋,流水,人家。
偶遇一個特別有范兒的老爺子。
萌萌的秋田犬。

  既然到了嵐山,又怎么能錯過竹林小徑。這個經常在動漫里出現的畫面,激起了無數acg愛好者們立志到此一游的情懷。挺拔修直的竹林在風中搖曳,沙沙作響猶如天籟之音。一束束陽光從濃密的竹葉間隙傾瀉而下,美到似夢似幻,無可形容。等到了京都花燈路的時候,夜色將至,竹林小徑兩邊就會點起成排的小燈。沿著幽暗的燈光一路向前,伴著沙沙作響的竹林聲,差點讓人產生了就這么走向另一個相連世界的錯覺。


  走出竹林,就來到了天龍寺。天龍寺,京都十七處歷史文化遺址之一,是臨濟宗天龍寺派大本山的寺院。天龍寺的歷史要追溯到平安時代初期,嵯峨天皇的皇后在此地開設了檀林寺,而在那之后荒廢了四個世紀有余的檀林寺被后嵯峨天皇和他的兒子龜山天皇作為別宮修建,改名為龜山殿。龜山其實就是以賞紅葉名所著稱的小倉山東南方向的山尾,因山形酷似烏龜的甲殼而得名。順便一提,天龍寺的山號就是“靈龜山”。此后,征夷大將軍足利尊氏揭竿而起奪取天下,為了給后醍醐天皇超度亡靈,把龜山殿改名為天龍寺,并憑聘請當時極具聲望的夢窗國師為主持。從此,天龍寺自成一派,成為該派的大本山,位居京都寺院五山(另外四個分別是:相國寺、建仁寺、東福寺和萬壽寺)之首。寺院占地面積約為950平方千米,大大小小寺廟150座有余,自創立以來,前后八次遭遇火災而重建,因此損失的古文集如今大多都是以副本形式存在。寺內藏書眾多,不泛有諸如記錄寺廟日志等的“年中記錄”等史冊,是后人研究京都寺院歷史文化的一筆寶貴資料。

  由于天龍寺的人太多,我就只是到處走走拍了拍秋色,沒有拍攝建筑和庭院,等有機會以后一并補上。

暴力膜蛤,滿池塘的錢幣。
落紅不是無情物。
霜葉紅于二月花。
天藍的透亮。
三種顏色在一起說不上的舒服。
日式庭院,寧靜而禪意。
曹源池庭園
在日本庭園史上,夢窗疏石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他打造的西芳寺和天龍寺成為后人作庭的范本。夢窗年輕時在大自然中獲得頓悟,在四十歲那年開始作庭,六十五歲作成西芳寺,七十歲完成天龍寺。
兩位踏秋的老人。
寺院里維護治安的保安。
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寺多紅葉燒人眼,地足青苔染馬蹄。
紅葉經霜久,依然戀故枝。開窗聆曉鳥,俯首給新詩。
花蕾。
傾瀉而下的陽光碎了一地。
青苔小路,綠樹成蔭,美的不像人間。
天然色彩的碰撞,奏出秋的樂章。
背日丹楓,到眼秋光如許。
秋山映霞一川紅,落葉逐流兩岸楓。
從天龍寺最高的地方向外望去,大半個京都市收于眼底。
蘆葦蕩。
荷花葉的枯萎沒有帶來一絲悲涼的氣氛,反倒是為秋色更添了一筆金黃。
藍天和紅葉比下雨天巧克力和音樂更般配。

  正文到這里就結束了,看過80多張照片之后的你,感受到京都無與倫比的魅力了嗎?再過一周,十一月的尾巴,就是嵐山紅葉的全盛時期了。紅黃編織成的錦緞將會鋪滿整個嵐山,美麗的渡月橋橫跨大堰川兩岸,觀光的小船悠悠從河面劃過,映著河兩岸的楓樹枝,一時間像畫一般的秋景圖呼之欲出。陽光灑向竹林,斑駁的竹影落了一地,被秋意包裹著的天龍寺又開始了一天的坐禪聽意,落花流云。嵐山小火車沿著山麓又開始了遠行,汽笛噠噠,帶著出行的人們一路向前,共賞秋意。這個經常被人們戲稱“紅葉瘋了”的季節,將迎來她最為婀娜多姿之時,雖美也剎那芳華。所以有機會,請不要辜負大自然的這份美意,一場嵐山之行,啟程吧。

最后加一張鼓氣嘟嘴照,我們下一篇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