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喳喳喳喳,喳喳喳喳”,窗外高樹上一只喜鵲不停地歡叫。
我走到窗前尋聲望去,在一棵香樟樹的高枝上一只外披黑絲絨斗篷內著白緞子襯衣的喜鵲,正精神抖擻地朝著我家叫著:喳喳喳喳,喳喳喳喳。
“喜鵲哨,親戚到”,這是我小時候每聽得喜鵲叫就會聽到大人們說的話。關鍵是常常應驗,也就讓我總好奇。
我才五六歲的時候,一日大清早還未起床,就聽喜鵲在屋后的大樹上喳喳不停。我下床去要趕喜鵲,母親說:“趕不得的,‘喜鵲哨,親戚到’。這是好事,喜事,不作興趕的。”那天中午的時候,外公來了,還挑了一擔好吃的東西。從此我對喜鵲有了特別的情感,并對它的兆喜深信不疑。
喜鵲是吉祥鳥。“喳喳喳喳,喳喳喳喳”,聽起來很像“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所以喜鵲在中國民間自然成了吉祥、好運、福氣的象征。
在儒家文化中,一年到頭,不管是喜還是悲,在地上還是在枝頭,不管是年幼還是衰朽,是臨死還是新生,始終發出一個調,一種聲音的喜鵲,代表了恒常、穩定、明確、堅毅、始終如一。因此,儒家把喜鵲當成圣賢君子,也希望人們向喜鵲學習。
關于喜鵲,有著許多的美麗傳說和動人故事。
最優美的傳說是“鵲橋會”,因了這個傳說,農歷七月初七也就成了中國的“情人節”。說是這一天,人間所有的喜鵲會飛上天河,搭起一條鵲橋,牛郎織女踩著喜鵲走上銀河相會。以至于這一天過去之后,許多喜鵲的頭都光禿禿的。
還有一個傳說,“貞觀末,南唐黎景逸居于空青山,有鵲巢其側,每飯食以喂之。后鄰近失布者,誣景逸盜之,系南康獄月余,劾不承。欲訊之,其鵲止于獄樓,向景逸歡喜,似傳語之狀。其日傳有赦。官司詰其來,云路逢玄衣素衿所說。三日而赦至,景逸還山。乃知玄衣素衿者,鵲之所傳也。”
大意是:貞觀末年,南唐有個叫黎景逸的人居住在空青山,屋后的大樹上有個鵲巢,他常常用飯食來喂巢里的鵲兒。后來附近有個人丟了錢,誣陷是黎景逸偷的,景逸被關進南康監獄一個多月,法官揭發景逸偷竊的罪狀,景逸堅決不承認。眼看就要刑訊了, 突然有一天景逸喂食的那只喜鵲停在他獄窗前的小樓上朝他歡快地叫個不停,像是在說著什么。當天就傳來了朝廷的赦令。獄官問傳令者,他說路上遇到一個穿黑斗篷白內衣的人說的。三天后景逸被無罪釋放。原來是喜鵲變成人,假傳了圣旨。
有這些傳說故事印證,人們畫鵲兆喜,把喜鵲畫入畫。你看:畫兩只鵲兒面對面,叫“喜相逢”;雙鵲中加一枚古錢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鵲在樹上樹下對望叫“歡天喜地”;流傳最廣的,則是鵲登梅枝報喜圖,又叫“喜上眉梢”。
更有喜鵲寓言好兆頭的詩句:劉希夷說“今朝喜鵲傍人飛,應是狂夫走馬歸”,李紳說“想得心知近寒食,潛聽喜鵲望歸來”,魚玄機說“今日喜時聞喜鵲,昨宵燈下拜燈花”,曹松說“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貫休說“綿綿遠念近來多,喜鵲隨函到綠蘿”,黃庭堅說“姓名已入飛龍榜,書信新傳喜鵲知”, 甚至乾隆皇帝也說“喜鵲聲唶唶,俗云報喜鳴”。
至于含“鵲”的成語就更多了。
看著枝頭的喜鵲,出了半天的神,鵲兒什么時候飛走了竟渾然不知,兒子什么時候下班站在我的身后也沒察覺。兒子今天是喜上眉梢,說他加了工資,還收到一筆兩萬塊的獎金。
我說,還真是應了景,就把今天喜鵲哨的事告訴了兒子,兒子說,讓它明天還到我家。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