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各感覺器官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做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隨著城市化的嚴重,現如今的孩子缺乏交往、溝通,根據調查全國有80%的孩子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一樣,現在就讓我們了解一下感統失調的后果及危害:
???愛爾絲博士指出:?感統失調會嚴重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主要體現在心理素質差、學習能力和性格上出現障礙。
???兒童天生都是天才,感統失調的孩子大腦和身體各部協調出現障礙,許多優秀的方面卻表現不出來,影響孩子的一生。有的孩子小時候非常聰明,長大了卻很一般,就是這個道理。
???感統失調的孩子學齡前可能表現不太明顯,到了學齡期就會在學習上和性格上慢慢表現出來:上課走神,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人際交往能力明顯吃力。
???感統失調的孩子到了青年期變化明顯,有的智商很高,學習成績很好,但走上社會卻無法適應,很多方面發揮不出來,工作能力、交際能力出現困難,甚至終生受限、埋沒于社會。
兒童在學習與生活中患感覺統合失調癥,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從而推遲人的社會化進程。人的感覺統合系統分為視覺統合系統、聽覺統合系統、觸覺統合系統、平衡統合系統與本體統合系統等。
一般來說,視覺統合失調的學齡兒童,在課內課外閱讀時,常會出現讀書跳行、翻書頁碼不對、演算數學題常會抄錯等等視覺上的錯誤,從而造成學習障礙。時間久了,必然會造成孩子學習成績下降,跟不上學習進度,在心理上產生自己不如他人的自卑感。另外,在生活上還常常丟三落四。
聽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則多數表現為經常忘記老師口頭布置的家庭作業或者下節課要帶什么學習用具,他們上課時總是東張西望,老師講的知識一點也聽不進去。平時家長喊他,他也不在意。同時,這類兒童記憶力差。孩子不能讓“課堂40分鐘”產生良好的效益,而且也會影響課外的正常生活。這種現象如不糾正,時間長了,孩子會在心理上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厭學逃學。
觸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往往對別人的觸摸十分敏感,心理上總有一種擔心害怕、易受驚的感覺。在學習與生活中則表現為好動、不安、辦事瞻前顧后,甚至怕剃頭、怕打針。這樣的孩子被家長帶到醫院請心理醫生診斷,總以為孩子得了“多動癥”。觸覺統合失調的孩子由于心理上總處在一定程度的紊亂狀態,那么,必然使學習與生活質量不斷下降。
平衡統合失調會讓孩子在學習與生活中常常觀測不準距離,做事時協調能力較差,甚至穿鞋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將鞋穿反。由于距離觀測不準,會讓孩子無法正確掌握方向;會讓孩子對事物的興趣逐漸減少。一個孩子平衡統合失調,往往會在心理上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與認知熱情。
本體統合失調的孩子多數表現在上體育課時不會跳繩,跑步時動作不協調不準確;在上音樂課時,常常發音不準、甚至與人交談、上課發言時口吃等。雖說這些學習課目非主課,但是,它們卻對上好主課起到很重要的輔助與促進作用,長久下去勢必影響主課的學習。
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是在游戲、運動和閑暇活動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有些兒童,感覺統合能力沒能有效地發展。
?鼓勵各位家長在家多與孩子進行感統類游戲的互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需要給予必要的矯正。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的障礙,藥理是無效的必須通過合理的訓練才能糾正。
有的家長認為只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才會有必要進行感統訓練,其實不然。據大量科學調查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對于感統失調的孩子,12歲以前通過專業訓練將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將很難改變,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經過訓練的孩子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注意力、情緒、自控能力、學習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飲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滿意的提高和改善。
感覺統合是人類智慧的基礎,是一切能力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