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才是一家上市企業的車間員工,來公司兩年,成為公司的“明星員工”,勞動站的“重點客戶”,他已經多次到勞動站投訴企業:覺得加班工資不夠;認為加班時間過長;以為社保基數過低……
每次經過工作人員地耐心解答以后,他都認為企業和政府一丘之貉,情緒上受到影響,工作也亂七八糟。最終,忍無可忍的公司以不勝任工作為由與茂才解除了勞動關系,茂才以非法解除勞動合同為由申請勞動仲裁。
姑且不論這個案例的處理結果如何,筆者在此也不談具體的法律條文,只是告誡勞動者不要輕易和企業發生糾紛。
1? 胳膊擰不過大腿
企業是一個組織,有些企業還是大型組織,有完善的應對機制,有專業的法律人才,有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勞動者在法律上本就被認定為弱勢群體,各方面與企業相比都完全出于劣勢。雖然法律保護勞動者,但需要成本和時間。
勞動爭議一般經過四個處理程序:和解、調解、仲裁、訴訟。整個流程全部走完,少說得八個月。如果一方不服,還可能會上訴,時間就會更長。
而在這個階段,企業有專人負責,根本不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勞動者就不一樣,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這么大,哪有時間去耗。
更何況,一旦發生糾紛,等于勞動者和企業已經撕破臉皮,雙方都不留情面,正常情況下,企業一定會和員工耗上,會走完全部流程,而且還極可能上訴。
所以,胳膊擰不過大腿這句古話現在仍然適用。擰不過的不是法律,而是時間、金錢。
2? 知法懂法
勞動者要主動學習《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條款并不多,也通俗易懂,尤其注意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部分,做到知法懂法。這樣才能清楚企業哪些不能做,自己哪些紅線不能碰。要知道,法律不光保護勞動者,也保護企業,如果自己不懂法,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最終只能打掉牙齒往肚里吞。
也許你可以認為,不懂可以請律師,實際上不要迷信律師。律師確實很專業,但是律師以此謀生必然要收費,而且價錢不菲。甚至有些道德較差的律師故意慫恿勞動者站到企業的對立面,這樣就有利可圖。
3? 選擇正規企業
找工作時擦亮眼睛,選擇正規企業,最好選擇正規的大企業。可以通過網絡、熟人口碑、周邊商家了解相關信息,還可以實地考察,了解企業的規模,詢問企業的相關情況,感受接待人員的態度。
正規的企業各方面都有保障,工資足額及時,社保齊全,規章制度完善,好好工作就難有糾紛。前提是好好工作,千萬不要工作不好好做,只想著找企業的麻煩,最終都是自己的麻煩。
4?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
不輕易與企業發生糾紛,不代表一味妥協,不代表對企業的完全放縱。
涉及到克扣、拖欠工資,危險人生安全等問題,絕不妥協,一定要抗爭到底:
首先,到當地勞動部門投訴,涉及到這類問題政府一般都會處理,企業也會積極解決問題,都會朝著較好的方向發展。
其次,保留相關證據,比如工資條、工作證、勞動合同等。
最后,能協商就協商,哪怕吃點虧,先把問題解決,不到萬不得已,最好別走法律程序。
先可以不請律師,直接到勞動部門投訴。實在要走仲裁和起訴,請律師才會更有保障,雖然成本更高。
總之,和諧社會,你我共創。勞動者與企業要換位思考,多替對方考慮問題,勞資糾紛基本就能避免。作為弱勢群體,勞動者盡量不要與企業發生糾紛,不是忍無可忍,能協商則協商,能調解就調解,如果定要撕破臉皮走向法庭,勞動者永遠處于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