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故事要從2017年3月21日14:15說起。
你在簡書上搜索關于林宥嘉的《全世界誰傾聽你》這首歌,然后機緣巧合我正好寫過以歌名為標題的文章,于是你找到了我,評論了我。說來也真巧,上海這座城市對你我都不陌生,于是你,對我而言似乎也不是陌生人。
從評論到私信,知道你在上海很好的大學讀書,專業也很有前途,二外學了德語,將來想去德國留學,是個優秀的人。
你知道嗎,比起這樣的你,我顯得太渺小,我不過就是一個普通大學的普通學生,讀著普通的專業,一直以來過著普通的生活。對于你突然地闖進我的世界,我猝不及防。
你和我談文學,你知道我在看《萬歷十五年》時顯得很驚訝,女孩子怎么會喜歡看這類歷史書呢。你把讀過的文章分享給我,我們一起評論讀后的感受,我的想法和你不一樣,你覺得很有趣,我說,那我們就有兩個蘋果了呀,你笑了。我像個孩子。
你說你喜歡在簡書上聊天,比在微信上更好。我說我也是。我想我們的想法是一致的。簡書上哪怕隔十天半個月回復都不會覺得尷尬,像是隨機抽取的禮物,偶爾打開都會有驚喜,多好。
起初看了我的照片,你說我的眼睛真好看。我不會想到,后來的有一天,你也這么夸過我卻成為了我們最后一次的好好聊天。
那次,我發了一條朋友圈,你評論說眼睛真的好看,我說都是美顏的效果,可你堅持說本人本來就好看,我害羞了,不知道該怎么回你。
然后你說缺男朋友嗎,我報名,我以為你是開玩笑,沒當真。可是你是真的,你說其實一直都有好感的,但是怕網戀會嚇到我。
我真的被嚇到了,因為我害怕。
我怕自己并不是你心目中的那個樣子,你都沒見過我,怎么就可以肯定喜歡我呢。
一天后,我回復你說或許我們可以試試,可你告訴我你不喜歡“試”,你覺得我沒有那么喜歡你,既然如此,還不如做回朋友。
那好,我同意,從朋友開始吧,重新來過。
可是沒有后來了,沒有重新來過了。做不成情侶的怎么可能再做回朋友。
我們“失聯”了。
其實我想過了,就算不再有聯系,偶爾能看到你發的動態,知道你的日常,也挺好的,夠了。至少我們隔著屏幕還能看到彼此的生活不是嗎,本來也沒見過面的人,本來就是隔著屏幕認識的人。
今年夏天我去上海了,沒告訴你,看到你點贊了我的朋友圈突然才發現,我們真的整整一年了沒聯系。
我不知道許久未聯系的人要怎么開啟一個話題,所以我還是沒找你。當然,你也未找我。
意料之中。
今天在圖書館看書看到一半突然想到了你,不知道為什么。天意?于是我翻了好友列表找到了你,你知道嗎,給你設的標簽是“偶得”。
想去看看你的朋友圈,突然發現什么也沒有,記得你是個會分享生活狀態的人啊,怎么會舍得刪光了所有動態。
猶豫了好久才鼓起勇氣發過去的消息前面加了紅紅的感嘆號,開啟好友驗證。
你是舍得刪掉了我。
不知道你是什么時候刪的,是出于怎樣的心情刪的,或許是你早已無感,在你眼里,我不過就是一個素未相逢的過客。既然當初沒結果,如今又何必留著。是這樣嗎?
可笑,我竟還想知道答案。
可是我難過了,是我太天真了還是我太貪心了,竟以為我們的相識是多么不可思議,它會讓我們彼此都覺得這份感情很珍貴很純粹。
是只有彼此知道的小秘密,是可以互相傾訴心里話不怕尷尬的人。是一份美好,茫茫人海中遇見的緣分。
可能從做回朋友開始,你就不是這么想了。我卻還傻傻地以為我們真的能重新做回朋友,哪怕沒機會相見,也可以成為對方生命中一個避雨的小小角落。
我真是太貪心了。
你沒有和我說一聲再見就離開了,可我做不到那樣悄無聲息的走,因為我最討厭突然斷了交集的感受。所以在這里,我想和你好好說一聲再見。
也許你哪天看到了,也許你永遠不會看到,沒關系,像我們的相識一樣,一切都是緣分。
千千萬萬的陌生人中,很高興曾遇見過你,給過我避雨的角落。如今,愿你在另一座城市里一切都好,萬事勝意。
《夢一場》
《加州旅館》
半年期限未承諾,轉眼已是下個秋。
以及,不再有的七七。
今天,杭州確是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