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別著急,我是一只小蝸牛

2020-03-17? 星期二? 晴

養(yǎng)成好習慣五件事:

1.早起學習4:50分。

2.對鏡子,對家人微笑。

3.滾背80下。

4.跪坐25分鐘。

5.通讀《周易 》上經(jīng)乾卦~履卦1遍。

一直以來的著急,焦慮最近又要爆發(fā)了,每天看著兒子漫不經(jīng)心的學習、作業(yè)、打卡,心里想著他還有什么什么沒有做,還有什么什么沒有完成,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每天要不停的催促,有時候把自己催的都有點不耐煩了,可是他卻依舊原來的節(jié)奏,看著每天的計劃完不成,心里那個急呀……每天都在聽著頻道里老師的課,雖然知道孩子都有他的成長規(guī)律,到了一定的年齡會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要在了解和理解他的前提下引導他的成長,可是仍就是放不下手,忍著忍著就禁不住去管他了。前兩天和他聊了聊我的想法:兒子,你已經(jīng)長大了,有些事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媽媽還是要告訴你,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前面,做完了應(yīng)該做的事才能看電視、玩手機,但是現(xiàn)在看著你每天有時間就搶手機看,我真的挺著急,你還有那么多的需要完成的事情,啥時候做呀?我看著都著急!你猜人家怎么回答:你著啥急?我都不急,你急啥?我知道該咋做!我從小到大,你就知道急急急,你急,我不急。

一句話,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是呀,回想起來,兒子現(xiàn)在這種狀態(tài)不都是我這些年無緣無故的急,無緣無故的吼叫下造成的嗎?

現(xiàn)在仍然是那么急,小的時候,能起到一點點作用,大了就不買帳了。

昨天正好又看到了這首小詩,不止一次的看過,這次尤其印象深刻了一些:

牽著蝸牛去散步

別讓孩子,成為一只淚流的蝸牛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wù)

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jīng)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jīng)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

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

原來夜里的微風這么溫柔。

慢著!

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么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

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

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雖然,

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

然而,

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

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

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

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

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

傾聽孩子內(nèi)心聲音在俗世的回響,

給自己留一點時間,

從沒完沒了的生活里探出頭,

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

此文送給所有正處于忙碌中的爸媽們。

別讓孩子成為一只流淚的蝸牛。

當自己靜下心來,細細的想一想,陪伴孩子的成長,不就應(yīng)該像和蝸牛散步一樣嗎?一步步慢慢走,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往前走,我們總想給孩子一個既定的路線,讓他走一下捷徑,可往往適得其反。

很多家長,包括我都是害怕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其實,我們忘記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而作為家長,只需要,陪著自己家如同蝸牛般慢行的寶寶前行即可。

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在完成一件任務(wù)的時候,就是他一個學習的過程,正是他采用的最為自然的、自主的學習方式。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在現(xiàn)實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給予孩子慢慢來。

很多家長和老師,就像我一樣,跟在孩子的后面,拼命地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過程,讓自己和孩子都錯失了很多人生的美麗風景,讓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成了相互折磨的時間。

我們覺得孩子讓我們操心,孩子覺得我們讓他煩心。

那么從此刻起讓我們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慢慢的和他一起欣賞他成長過程中的一路鳥語花香,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

再接上一篇小文:《無條件的愛》愛孩子就要無條件的愛,不管他是不是我們喜歡的樣子。不是為了愛而愛,不是應(yīng)該愛而愛。它是因為你有愛,所以自然散發(fā)和流露出來的。無條件的愛,就是你在做自己的時候,順便給到別人愛。重點是你在做自己,愛別人只是順便構(gòu)成的結(jié)果。比如說太陽、比如說無條件的尊重、比如說無條件的關(guān)注、比如說無條件的認可。

一個人因為自己的愉悅、驚訝、喜歡、心疼、感慨等心情自發(fā)做了一些自己想做的事,順便對別人構(gòu)成了付出,這就是無條件的愛。這種愛里是沒有付出感的,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自發(fā)狀態(tài)。這時候你自然也不會要求別人為你做什么。給出無條件的愛,本質(zhì)是在做自己,是在為自己服務(wù)。給出有條件的愛,本質(zhì)則是在滿足別人,是在為他人服務(wù)。

無條件的愛和有條件的愛,有一個轉(zhuǎn)化點:對于給出愛:對方本來有多少魅力,你就多大程度被他吸引,你就能自然給出多少愛。對于得到愛:你有多大能量吸引到別人,別人就會給你多少愛。那給出無條件愛的限度在哪里呢?就是你有多大的生命力。你的生命力越是旺盛,你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就越大,你能給出來的關(guān)注、認可、重視和尊重就越多。你的情感越是豐盛豐富,你自然流露出來的也就越多。

怎么做到無條件的愛?就是先做你自己。跟著你的感覺,去關(guān)注你想關(guān)注的,認可你想認可的,尊重你想尊重的。自發(fā)地表達你內(nèi)心的所愛,而不是要求自己應(yīng)該去對誰好。那怎樣增加無條件的愛?你越是能做你自己,你對自己的愛就越多。你對自己的愛越多,你能自發(fā)給出去的也就越多。那怎么被無條件的愛?不是靠要求、指責勉強來的,而是你做自己,你就會有魅力。你有魅力,就會有人自發(fā)想把愛給到你。

愛與被愛的答案,其實都是先做你自己。

小文看完了,我想到的是,我們總是把愛孩子掛在嘴邊,不管干什么都是以為他好為理由,不管在孩子身上還是在其他家人身上,總是打著愛的旗號,綁架他人的愛,總希望自己所謂的愛得到“回報”,在得不到回報的時候,心里就會產(chǎn)生不平衡,就會怨天尤人,總會想我付出那么多,怎么都不知道感恩呢?現(xiàn)在知道了這種愛只會帶給別人傷害,不是真正的愛,只有做到了愛自己,才會真正的愛別人!做好了自己,自己改變了,才會帶動別人的改變!就像我們育心家人,默默地做好自己,從而慢慢的帶動自己身邊的人,帶動家庭乃至社會的改變!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