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經看到這樣兩句話:車水馬龍才是歲月靜好,熙熙攘攘預示盛世太平。
? ? 這不又到快過年了,本來這個丑牛年也應該像其他年一樣那么讓人期盼,因為這是咱中國人以及世界華人最看重的節日,否則,也不會有春運期間,成千上萬甚至上億人的大流動,為的都是回家看看,圖個喜慶團圓。
? ? 不料去年不期而遇的黑天鵝事件一時亂了人類的陣腳,延續到今年,疫情雖沒有那么瘋狂肆虐,但各地的散發以及外來輸入也夠讓人鬧心的。
? ? 往年過了臘八,按照老習慣就一天比一天年味濃了,采購吃喝穿戴的,準備對聯福貼的人們會一波波涌向各級市場。飛機場,火車站,汽車站每天穿流不息的旅客南來北往,目的地都是那個暖暖的家……
? 疫情讓年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模樣,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 ? 想起老一輩當家的那個時代的年,雖說物質不那么豐富,沒有電子產品,少有大魚大肉,沒有自駕小車,可大家依然在過年前也要各種采買,為的同樣是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年夜飯。除夕貼對聯、包餃子,蒸年饃,準備鞭炮,大人不停的忙,小孩各種的竄,年帶來的不僅有好吃好喝,還代表著吉慶年豐,人們精神的享受那是從里往外的溢,一句話:忙并快樂著。
? ? 后來慢慢就發展演變成現代年,社會發展時代進步,打電話、發微信,視頻拜年,距離不再是阻隔親情的障礙,各種隔空成了時髦又實惠的代名詞,辦年貨幾乎由快遞代勞了。一時生活簡約了不少。
? ? 疫情影響了大家的熱情,有相當一部分原計劃回老家過年的人,改變主意,響應政府號召,減少流動,就地過年。各個驛站門里門外成堆的貨物擠兌了商場和集貿市場的買賣。
? ? 憶往昔看今朝,年沒變,但形式變了,味兒變了,不管什么原因理由,總感到年味是越來越淡了,形式上也不那么大張旗鼓了,變的踏實低調了。
? ? 說心里話,我還是喜歡留戀曾經的那些煙火氣十足的年,可能是因為流年的過往里有太多的記憶,潛意識里總忘不掉的那些人、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