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經濟計算問題

一場持續了100多年的“關于經濟是不是可以計劃”的爭論。

正方:經濟是可以計劃的,受物理學的巨大成功所鼓舞。相信只要掌握了數據、規律,人們可以預測未來,推之過去。

“拉普拉斯假說”:"只要給我一個時間片段上所有分子原子的狀態,我也掌握了所有分子原子運動的規律,我就可以告訴你,世界任何一個時間片段上的分子、原子、人類社會、動物,以及自然界所有的狀態。我可以推知過去,也可以推知未來。”

反方: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有許多根本的不同,人類社會不可以預測。

三個不可逾越的根本障礙

一、人際之間的效用不可以比較。

個人、企業可以計劃,整個社會無法計劃。社會中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的目標都不一樣,整個社會不知道應朝哪個方向去努力。“把經濟發展起來”——發展什么?不知怎樣橫向比較人與人之間的效用,無法明確社會的總目標是什么。

二、數據不可得

原因:

很多人自己都無法分辨自己真正的興趣排序;

不愿意告訴你;

社會科學中的“測不準原理”:人的能動性誤導數據的準確性。

人們會對預測本身做出新的反應。

數據保存在不同的人那里,永遠無法集中,收集數據非常困難,根本做不到。

三、很難對人們的行為作出恰如其分的獎懲。

課后思考:

一百多年前兩派經濟學家爭論的焦點:

一、人際之間的效用不可以比較,你怎么解決?

二、數據不可得,你怎么解決?

三、怎樣才能適當的獎懲,讓人們主動地調整他們對未來的預期,不會犯過大的錯誤,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