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大家經常有這種體驗,和你關系很好的朋友,其實她智商就是比較低,領悟力也差,很多話跟她說她都聽不懂,專業性的知識就不用說了,更是完全云里霧里,就是一般的交流,她也明顯理解不到重點或者跟不上節奏,我有時候就想,你說她自己知道嗎。
換個角度說,如果你有一天突然意識到,你比別人笨的多,你又將如何自處呢。
這個意識到,我不是說一般的意識到,而是說深刻的、認真的意識到。區別在哪呢,其實我們經常自嘲自己智商沒上線,這并不是真的認識到,我比別人笨。我們看最強大腦,幾乎崩潰,那也不是認識到自己笨,那只是比天才笨。朋友說話你聽不明白,你潛意識其實通常是;“他口吃表達不大清楚啊”。當你發現周圍的人都聽懂了,而你沒聽懂,你潛意識會解釋說,我剛才沒用心聽、精力沒集中在這件事上,或者會解釋說,他們都是這個專業的,我又不是。總之,潛意識會給你各種解釋,所有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認識到了,我就是比身邊的人都笨。
就像是小孩子學習不好,作為親戚的你,通常會覺得他有些方面是有小聰明的,只是不認真學,而不會解釋成,他智商低。
可是終有這么一天,你發現,你確實比身邊的人智商都低,那時候,應該怎么辦。
換成一種比較常見的場景,大家好理解,就是,一直比身邊的人都優秀的多的你,終有一天,發現,其實你只是個一般人,心理上,可以接受么。
當有一天,我發現我精力無法像以前一樣長時間高度集中,當有一天,我發現我體力明顯下降,當有一天,我發現我確實并沒有比別人的能力強,感覺是晴天霹靂。
可是一位智者給我說過,人就是要經歷這個階段的,從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到覺得自己樣樣都行,到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都很正常,真的可以成功的人,是可以正確清晰的認識自己,在百無一用的自己的身上,找到這么一點點有用的,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到自己之所以是自己而不是別人的那個點,這樣,就可以成功。
無論你覺得自己樣樣都行,還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都是大家都在經歷的心境,并無不同,這兩種心境其實都不算是正確的認知自己,看了那么多雞湯文,其實真的只有到自己身臨其境,才能頓悟。
而人之所以要經常反省,時時思索,其實是敦促自己,盡快的,在沒有遭受滅頂打擊之前,認識到自己。人家說了,自己的失敗很難是自己的成功之母,萬一這個失敗比較猛,對人打擊很大,你的心態會受到很大影響。但是,別人的失敗,肯定能是自己的成功之母,自己經歷的小失敗也可以是自己的成功之母,是不是能孕育成功,其實取決于是否深入的思考過這些問題,是否形成了清晰的自我認知,知道自己什么能,什么不能,知道自己那一點,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