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力問題塔樓搭建模塊之#解決問題的五個步驟#,都是滿滿的干貨啊~·
R:片段來自《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片段頁面P106-113
I便簽:
在對孩子使用了合作技巧與代替懲罰的辦法后,當時見效了但是可能過一段日子又照舊了,或者及時這樣孩子仍然鬧情緒不愿意接受,大部分父母又最后還是走上了打孩子的不歸路……
其實親子關系中的矛盾,與其余類型的矛盾和糾紛,都有一個本旨的相同——你不同意我的觀點,我也不同意你的觀點,于是我們就碰撞開撕,如果你一定要強迫我按照你的意思去做,那我們就一起讓沖突升級吧!所以針對親子關系中的沖突管理,依舊可以選擇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采取一些技巧來化解沖突,但是這種技巧有兩個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前提一:轉變態度。孩子的行為不是一個“問題”或“錯誤”,你所秉持的觀念也不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正確答案”。即便是孩子不肯好好吃飯睡覺,在公共場合大聲吵鬧等在我們眼中看起來完全不合理的行為,在孩子的心中也是有它發生的“合理原因”。父母作為成年人一方,必須先以尊重孩子感受的態度,愿意有耐心和花時間坐下來。
前提二:轉變思維。當沖突產生時,不把關注點放在誰對誰錯、誰應當服從誰等分個輸贏上面,二是把關注點放在怎么解決“讓沖突產生的問題”上面。——這是一個在所有沖突場景通用的法則,如果不想浪費時間以及讓沖突和矛盾升級,那么請直接想想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我如何要在沖突中取得勝利。
在以上兩個前提上,解決問題的技巧有如下五步:
1、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TIPS:父母首先放下情緒,然后讓孩子也稍微平復情緒,再以”我現在不生氣,也希望你不要生氣,我想知道你現在的感受和想法,為什么你會想要這樣做?“為基調開始引導孩子放下防備。重點在于孩子感受到你是不為了指責和批評才開始這次對話的。
2、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TIPS:間斷的說出你的內心感受和你的期望,不要長篇大論以及翻舊賬,因為這會激發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對話無法繼續。
3、一起討論,找出雙方都同意的解決方法
TIPS:讓孩子先說,對于孩子說的任何方法,及時你覺得荒謬或者無法執行,都不要馬上給予評判
4、雙方一起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
TIPS:重點在于,你要真的寫下來,而不是僅僅用言語記住。寫這個動作會然給孩子覺得你是在尊重TA,并且是真心和TA討論問題
5、一起選出哪些見你們雙方都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馬上付諸行動
TIPS1:挑選建議的時候,對于你覺得需要剔除或修改的建議,不要說貶低的話,而是以”這個讓我覺得不太舒服,因為……“、”這個好像不太合適,如果改成……可能會好一點,你覺得呢?“等等。對于你覺得可以接受的建議,要給予贊同,讓還只有成就感。
TIPS2:同樣,不要讓孩子對你的建議提出態度上的質疑。比如孩子說你絕不可能做到因為你以前老是……等等。父母要堅定自己態度,表明現在討論的是以后要做的解決方案!
TIPS3:一定要指定落定可行的詳細計劃。對于雙方都接受的建議,要明確具體由誰來執行、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應當完成等等。將建議落定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即使用了所有的方法,父母和孩子還是沒有達成共識,也不要過于心急。沖突本就是親子關系中不可避免每天都在發生的關系矛盾,重要的是我們通過這些技巧和步驟,讓自己和孩子學會了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不是你指責我苦惱的撕逼上。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在他身處困境的時候都能受用。
A1便簽:
這種經歷還需要舉例嗎?在我們的親子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比如今天早上孩子賴床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我很煩躁,告訴他:爸爸媽媽每天都必須去上班,你也必須去幼兒園。這是我們的工作,也是你的學習工作。我們需要上班去賺錢來給你買吃的和玩具,雖然我們也并一定愿意去上班。同樣的,你也必須去幼兒園學習本領以及與同學們做游戲。孩子聽了并不理解,依舊哭泣,我于是問他,你為什么不想去幼兒園呢?他回答說:“因為幼兒園是個臭地方,我不喜歡老師,也不喜歡我的同學們”。我每當一回事,繼續問他:”那老師和同學們喜歡你么?“孩子搖頭說他們也不喜歡我。最后的結果還是我沒有繼續我們的沖突談話,而是依舊匆匆忙忙的把他送去了幼兒園。在這個沖突中,第一我沒有尊重孩子的態度,而是想當然的認為我們大人要去上班那你作為孩子就必須去上幼兒園;第二是沒有在乎孩子的傾訴,他說他不喜歡老師和同學,老師和同學也不喜歡他。是否孩子在人際交往上存在問題,我沒有深究。第三是我壓根沒有想要去解決這個”孩子每天早上苦惱不肯去幼兒園“的問題,而是以我家長的權威直接把他送過去了。
A2便簽1:
孩子說他不想去上幼兒園已經不是一次了,作為母親,我有必要認真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并且一起和孩子面對這個有可能與人際關系有關的問題。
1、請孩子說出他的感受。這個周日的晚上,我會告訴孩子明天又要上幼兒園了,如果孩子表現出抵抗和沮喪的情緒,我會問他:你說不想上幼兒園,那么你能不能告訴媽媽,你在幼兒園里感覺高興嗎?上課的時候高興嗎,和小朋友做游戲的時候高興嗎?孩子如果不愿意多說只是說”不高興“,那我就繼續引導,是因為老師批評你了,還是因為有別的孩子更厲害,或者在做游戲的時候有別的孩子搶你的玩具呢。如果我這樣問,以我孩子的個性,他會慢慢的說出一些具體的事情來。
2、表達我的感受。針對孩子說出的問題,我會表達出理解。比如好勝心很強的他總喜歡得第一名,如果其他孩子比他表現得好他就會明顯很傷心。比如他在玩的玩具就不喜歡別人過來和他分享等等。這些情緒我要表示媽媽都能理解,因為媽媽小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時候。
3、一起討論解決方法,并且寫下來。和孩子一起討論,比如因為好勝心強導致對上課沒興趣怎么辦,不想和小朋友們分享玩具怎么辦,對這些問題先讓孩子先想我來寫,然后我再說出我的建議并一并寫下來。大概各自寫3~5條,我的建議最好不要超過孩子的數量。
4、一定挑選可行的建議,我不會批判孩子建議的可執行性,但是會提出修改方案。最后我們一起討論第二天如何執行,告訴孩子如果有必要,媽媽可以去和你幼兒園老師一起討論怎么一起幫助你的建議得到執行。
5、周一的晚上,我再問問孩子,今天上幼兒園的感覺有什么不一樣嗎,經過我們討論后得出的建議有什么想和媽媽分享嗎。再重復關注孩子的感受,調整我們的建議與方案。
A2便簽2:
關于孩子上英語課無法做到坐好和認真聽課的問題,我在某次他表現并不好的英語課后專門和四歲的孩子坐在一起討論了“如何上好英語課學好英語”的問題。最后我們一起討論得出來如下五個辦法(見下圖)。以后每次上課,我都會用這個提醒自己和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