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爸爸跟我說:“我老婆問女兒,長大了想做什么呀?女兒告訴她說,她長大了,想做自己。”
小游爸爸是我在云校園的同事,一位普通的父親,他會忙工作,會聽音樂,會談生活聊段子。
但他是位不平凡的父親,他說:“一天中最珍貴的時光,其實是晚上回家跟女兒家人一起看書聊天。”
陪同他出差時,在高鐵上,我看到他在讀《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本關于家庭教育的書。
所以他的女兒在面對“你長大想做什么呀”這個問題時,笑著給出了“我想做自己”這個回答,也算是驚艷卻可以理解吧。
長大后做什么,似乎關乎愛好、理想、夢想;但是作為家長、老師的角色去問時,我們是否是抱著了解、指引、要求的心態呢?
當我在小學時,老師問我們:“你未來想成為什么?”
全班的孩子都回答這個問題,一個一個起立回答。我要做老師、我要做科學家、我要做數學家、我要做....
我那時的回答,貌似是生物學家吧,可是我只是喜歡自然,喜歡去探索這個世界,而不是生物學家這個角色。
現在想來,還有一點羞愧呢。因為那一刻,不選擇一個未來的夢想,不有一個角色目標,看似是可恥的,所以我隨意的決定了自己的夢想。
很多家庭都會將愛關注在孩子身上,這份愛中還可能包含著自己的愿望,希望孩子可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
但是,為人,為何要去活出別人要求中的自己呢?
每個人都是個體,我們生命的軌跡雖然不能由自己掌握,但為什么不讓我們自己去掌握自己的選擇呢?
那么對孩子,為什么要去為他們選擇呢?他們沒有使命去完成一份任務,一個用夢包裝的角色。
他們可以活出自己。
而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選擇的機會,為他們的選擇提供安全的保障。
這是我的想法,我曾是一個孩子,如今,在父母眼里,我也還是一個孩子。
可是面對云校園的用戶,我是一名教育從業者,每一次產品的更新,內容的發布,都包含著對幾十萬家庭的責任。
所以我不會說,我所寫的一定是對的。
每一個父母都曾是孩子,每一個家庭,都有苦痛和幸福。
但我們都有一個愿望,幫助每個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
我是Aria,23歲
文中的小游爸爸,28歲
還有三十多名大伙伴、小伙伴
我們都在云校園。
我們希望幫助每一個學校、每一個家庭--讓每個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
感謝您看到了這里,并在此誠懇的邀請您分享您的教育經驗、感悟。
因為每一位家長,每一位老師,都是教育者。您的一次無心插柳,或許會讓另一名家長、老師受益匪淺,讓一個孩子受益終生。
歡迎加入云校園官方群:XXXXX
歡迎投稿至云校園官方郵箱:XXXXXX
讓我們共同成長,一起分享關于教育的感悟、經驗、故事,為了每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