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吟光寒 ?圖片|網絡
1. 你相信奇跡嗎?
日本對比利時,這毫無疑問應該是一場最沒有懸念的16強戰,雙方實力的差距十分明顯,但不知這夜凌晨我為何難以入眠,半夢半醒間的寂寥中,通過手機的文字見證了日本足球隊企圖逆天改命的決心。
如果說原口元氣的進球來源于命運憐憫的話,那么乾貴士的世界波難道不是時間對他們努力腳印的回報么?誰都無法想到看似實力差距懸殊的日本居然領先比利時兩球。
當然比利時畢竟不是吃素的,隊內球員隨手一抓都是歐陸豪門的大牌球星,他們利用自己的身體優勢不斷高空沖擊日本的防線。
可以說比利時運用了最簡單粗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去打擊日本隊。
全世界的球隊都知道如何戰勝日本隊,但日本隊要告訴全世界他們偏偏是最不好戰勝的球隊
雖然很努力也很拼命,但是奇跡并沒有發生,精疲力竭的日本隊在最后時刻被比利時的反擊所擊潰,當然踢出了這樣的結果日本可以昂首離開俄羅斯。
不過試想一下“藍武士”差點掀翻歐洲紅牛真的僅僅是因為他們強大斗志么?這真的可以叫做一場“奇跡”么?
2. “藍武士”一直堅持走“自己的路”
其實日本足球今天取得的成績并不是奇跡,只是把每一步的努力連接起來。
中國足球和日本足球都是在90年代開始了職業化,可是兩國足球的發展卻是迥異。
高橋陽一的《キャプテン翼》(足球小將)是影響日本足球的一個重要因素。據說在采訪80后和90后的日本足球少年,問他們當初最先開始踢足球的契機是什么,會有一半的人提出是因為《足球小將》的影響。
可以說日本足球的發展有一個最純真的初衷,這也是一代又一代的足球人為之努力的動力之一,以足球小將為契機,日本的J聯賽也開始跟上腳步穩扎穩打。
以1993年J聯賽誕生為節點,日本足協將幾乎由校園負責的青訓工作,真正自上而下抓了起來。他們效仿德國,為聯賽親擬準入條件:“必須擁有至少12名職業球員,確保擁有可自由支配的可容納觀眾人數達1.5萬人的足球場,建立球員育成的梯隊體系,教練必須持有資格證書。”此后,他們進一步提高了門檻,追加“球隊法人化、職業球員需達18人以上,確保與地域居民、自治體和企業的三位一體化,確保分擔聯賽經費”。自J聯賽誕生之日起,所有俱樂部就擁有U12、U15、U18三個年齡段梯隊,這是準入條件,同時也是J聯賽的特色之一。
要知道以上這些條件中國足球聯賽也只是今年才正式明確了這些標準,差距可想而知,絕不僅在于硬實力,更是在于每一份態度與用心的累積。
自此日本足球開始不斷前進......
1992年,亞洲杯冠軍;
1998年首次挺進世界杯決賽圈;
2002年韓日世界杯,首次進入世界杯16強;
1998年、2002年、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連續六屆進入世界杯決賽圈,均未缺席;
“藍武士”們距離再度創造歷史也僅差一步。
至于日本足球在這些年的發展當中,如何重視校園足球,如何支持球員留洋,堅定學習巴西先進踢法,抓好青訓和聯賽筆者就不在這里贅述了,在講述其他日本足球發家史的文章當中已進行詳細闡述。
不過筆者還是要稍微提一下今早看到的一條關于日本隊的新聞,飲恨而歸的日本隊并沒有把更衣室當成發泄的場所,相反他們很快收拾心情,并將更衣室清理干凈后便悄然離開,更衣室內僅留下“謝謝俄羅斯”的字條。
把事情做好并重視每一個細節,日本用精致主義換取了他們在足球成績上的回報。
不斷地努力,直到你的偶像成為你的對手
3.老生常談
每次只要我們的近鄰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免又要”鞭尸“一下中國足球,應該如何學習,應該如何反思云云。
不過日本足球我們真的能學的過來么?
今天董路老師的一條微博中列舉了4點理由說明中國足球學不了日本足球,簡單的總結起來就是日本足球的精神我們也有,這不需要買,而日本足球長期以來一步一個腳印的堅持與努力是無法買到的。
中國足球近年來膨脹似的發展,靠著”金元足球“實現了五年兩奪亞冠的宏圖偉業,可是這些錢只能為現有的球員提供激勵,可是他們退去之后誰來繼承呢?日本這邊本田圭佑正式退出了國家隊,但是他們有90后的柴崎岳能接過中場指揮官的任務,甚至日本00后的久保英健開始展露頭角。國足這邊鄭智退了中場還有能接班的球員么?
因此,日本足球長久以來的堅持與錘煉是中國足球無法學習的,這不是中國足球的錯,而是我們目前太浮躁。
4. 結語
日本足協提出2050年要奪得世界杯冠軍,這看似是笑談,但至少他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堅持,從來沒有間斷過,任何的成績都是要靠一次次的努力來連接起來,這就是日本足球的態度。
最后借用李宗盛老師在”致匠心“視頻里的一句話送給日本足球,送給這群一直堅持的人們。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