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崇藝君
現在如果有人拿了一張畫給你看,請你對這張畫發表一些意見,你看了這張畫,說:“這張畫的構圖很好,顏色和諧悅目,我看了這張畫想起小時候出外郊游的娛快情景,我喜歡這張畫。”這種訴諸直覺的感受,將自己的經驗與對美術作品聯結起來的態度,是屬于對美術作品欣賞的一種。
欣賞美術作品可由不同的角度切入,并沒有一定的標準與方法,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如果我們用比較客觀的態度,對于形成美術作品的種種條件有所了解之后再加以欣賞,則稱為‘鑒賞’。實際上對于美術作品了解得愈多,愈能增加我們對它欣賞的程度。‘鑒賞’是指在對美術作品加以鑒定的基礎之上從事欣賞。
鑒定的內容包括:
美術作品的真偽問題
美術作品具有經濟上的價值,因此有許多仿作的情形出現,藝術家的名氣愈大,仿作的情況愈嚴重,這種情形不僅出現于古代作品,近代名家的作品也時有所見。所以鑒定作品真偽是我們在審查美術作品時首先要厘清的事情。
鑒定作品的創作者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繪畫作品并沒有簽署作者的名字,這個時候鑒定作者是誰,或屬于什么流派,成為一件重要的工作,特別是中國古代的繪畫作品,常常被后人隨意的冠上作者的姓名。有時是想要以此提高畫價,因此辨別一件作品,作者的真偽,也成為一門重要的工作。
確認作品的時代
每一個時代的美術作品會有不同的種類、面貌,題材及風格。譬如說敦煌的石窟中有許多從北魏到唐朝的壁畫。我們現代人不會跑去開鑿石窟,并在石窟內創作壁畫。同樣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向西洋人學習而創作油畫。唐朝、宋朝就不可能有油畫作品。
確認作品的地域來源
產生一件作品的地方,除了時代不同,美術作品的面貌會不一樣之外,不同地區的作品也會有區域性,有所差異。在五代、以及宋朝,中國的山水畫正在興起,而且成就達到頂峰,這時候住在北方的畫家,以描繪中國北方的山水為主。巖山峻嶺,景色蕭森,氣勢逼人。如范寬《溪山行旅圖》
相對的住在南方的畫家則描繪南方的山水風光。表現水鄉澤國,山勢平緩,景色宜人的氣象。與北方的高聳,形成強烈的對比。
------------------
原創文章,轉載請勾搭作者
參考資料:徐文琴,《中國繪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