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十三,有這樣的話在提醒我們沒事的時候做些什么,十三、十四神看燈。看的是燈,我們在這寂靜的早晨一起點亮“常貴”的心燈,神不知鬼不覺的去提升貴的意識,尋找貴的軌跡,希望在元宵節后,越來越貴,財源廣進!一起分句討論這一段:世無常貴,事無常師;圣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于事而合于計謀,與之為主。合于彼而離于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 ;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
“世、事”是什么?有人說在什么情況下,做的什么事。有人說世是混沌與初開,事是心中的浮塵。在當下,做當下事。飛鉗里面的立勢制事,世,有勢的因素,更有時的因素。事,在相關的世里,涉及到的相關資源,尤其是人力和物力,各種資源的互動,配合以及排斥。在忤合第一段,也是這樣的側重。世,變化無窮,有一定的趨勢,形勢,更有時宜。而事,每個人在其中,把事與物調動起來,不僅不迷失自己,自己是有任務的,而且便于趨利避害。這就是世、事。在世事里,人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涉及到人。總之,世、事,人在其中,不要被世、事捆綁,同時,自己做什么,心里有數。
“貴、師”是什么?有人說貴,富貴,貴人,還是貴族,貴重…不管怎么表述,其實就是捭闔里面的善始,向陽。有人說,貴是心貴,師是教化世人,順便問到捭闔是什么呢?具體是什么,是總的理論指導,這只是一種有價值的看法,立論基礎。可以有更多的表述,比如,捭闔就是開和合的意思,就是要利用變化之道掌握時勢和形勢。這就是貴 ,接著說師。第一段有先知,捭闔里有“為眾生之先”可以看到一些軌跡。有人說師教化世人,表率于生,生是學生,眾生。有人說師,可以是老師 ,可以是軍隊,可以是領導,可以是…不管怎么表述,師是一種引導,更是一種有針對方向的引導。
“無常師”側重于自覺、獨立思考,學會自己去判斷,更不能忽視請教別人和別人一起做事。畢竟,每個人都可能是我們的老師。這說白了“事無常師”就是獨立去看實情,同時一起去識情 ,了解真相,知情而后去促進事情進展。獨立與合作都不能忽視,這就是無。繼續看“世無常貴”。無常貴,可以很重要,可以不重要,即不要被附加的貴而迷失自己。世,在世這個平臺上,也許能呼風喚雨,也許能建功立業,也許能隱藏靜靜度日。其實,人是人,在平臺上也許成了名人,不在平臺上,就是個人名。不要因為名前后而不是個人。這就是世無常貴。總之,就是自由,可貴可不貴,不要過分被貴不貴所累,從而丟人,忘了任務: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總有一個適合,盡一點微薄之力。這一句就到這里,開始下一句。
圣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于事而合于計謀,與之為主。
有人問:“圣人無常與”里面的“無常與”是什么意思呢?“無常”是不是“刻意”的意思呢?
“常與和不與”,就是現在的圍繞世事,我可以做什么,我不可以做什么。有句話是出力不討好,就是刻意不刻意的意向。自然而然,神不知鬼不覺最好,一加明顯的刻意,容易把自己放在一個不怎么好的位置,影響形,更影響德,標簽就會一個接一個。比如常見的看不開,放不下,就是這樣的現象,失去自由。還需要度的把握,世事變化無窮,沒有絕對的與、常與、不與,也沒有絕對的不常與和不與。總之,有度,自然,自由,能與,能不與,更能常與,不與,更能無常與,不與。
舉例:情人節剛過去,是否有這樣的一種實情呢?剛認識的對象接觸幾天,對于禮物,紅包,見面,怎么做呢?沒見面,給她大的紅包520合適嗎?沒有鋪墊借助節日,約她出來見面合適嗎?給她送禮物,合適嗎?也就是說,情人節可以做什么不做什么, 與不與,量力而行,自然而然。不要出力不討好,更不要與不與,失去可能成為一對的可能。大禮物容易讓對方害怕,沒有禮物也許心里覺得別扭,這就有了刻意的成分,容易被情人節所累而忽視了實情是什么,在這個基礎上,去判斷做什么,不做什么。實情,知情更自然,更容易量力而行,更容易與,不與、常與、不與、無常與、不與。與是為了不與,其他一樣。
“與、不與”怎么解釋?可以涉及到人力,物力等,也可以涉及到參與,不參與等,怎么表述合適,怎么來,怎么實用,怎么轉化。舉例:善用陰陽,可以用陰陽,善用舍得,可以用舍得。舉例,一個故事,我可以抽煙嗎在讀書時,我抽著煙可以讀書嗎?這就是與與不與的另外一種表述。
繼續“聽與不聽”。在反應里 , 聽是一個重要的核心,尤其是聽辭。根據象比,“言有象,事有比,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象和辭是什么意思呢?對方說的意思是什么,辭;對方表達的一種方法,象,比如舉例,實物展示等。知道現象和本質嗎?知道的話,象可以說就是現象,辭就是對應的本質。在小學有概括中心思想吧 ,給出一段話,這里一段話就是象,中心思想就是辭。“無所聽”是相關的,著邊的信息統統當回事,留意。“無不聽”是信息不著邊、不相關也聽。為什么?舉例對方懂陰陽,把自己意思用陰陽說更容易省時省力 ,更容易把握世事。這就是聽,不聽,總之有目的性、選擇性、判斷性,在現實上不脫離實際。聽,不聽什么,反映出目的性、選擇性和判斷性。
“成于事而合于計謀,與之為主。”貴不貴,師不師,不僅是與、聽,而且是計謀。計謀,最重要的展示。為什么游說就可以呼風喚雨,影響局勢,事情始終?守道知情基礎上,計謀。什么是計謀?一件事,表達出來,讓對方感覺到,看到,同時覺得安全可靠還實現目標。有畫面感,更有情景交融的感覺。
舉例:人名日報公眾號有篇文章,題目是3000元和30000元的差別,我在公司盡心盡力,工齡又長,而另一個剛來沒幾個月,收入是我的十倍。我也不遲到,也不早退,也沒什么大錯誤,什么情況?貴不貴,忠不忠?收入少,點就是點,舍不得多一點,一竅不通。收入多,點就是面,就是體,多很多點,一點就通。
計謀有沒有高大上的表達?“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明審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這就是這句話另一種表達,成事,合計謀,與之,怎么做?留路,周密,貴微,守道,在不斷知情的基礎上。
舉例:有人說,真的是高人,做成視頻的話,還可以掙到錢。有人說,不要把所有的事都往錢上想。關于直播,貴不貴,師不師,這個意見反饋的好,轉化為錢,思考致富是可以的,不轉化為錢,做好自己的事,也行得通。怎么變成錢,貴起來,需要計謀,合計合計。關于怎么轉化,可以把它畫面感整理出來,情景交融,繼續最后一句。
合于彼而離于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 ;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
“離合”是不是有內揵的苗頭,更有抵巇的影子,還有剛剛結束的飛鉗的一些蹤跡?
有人調侃,說到飛鉗是不是就是拍馬屁。其實隨便貼標簽,標簽多了,多多益善。喜歡拍馬屁也可以,又不是某個人的專利。飛鉗等于拍馬屁,算是一種解釋,就這個意思啊,就是給飛鉗一個標簽啊,只是一個而已。
回歸正題,“離合”,內揵側重于關系的遠近,是否打開內心世界;抵巇側重于世道,可治還是不得已的得;飛鉗側重于名譽,遠近度量。離合,是否發現了這些在其中?
繼續說說“反仵”。反就反,忤就忤。最起碼象那么回事,不要太留破綻。比如間諜,不是不忠,而是不得已的兩難選擇。為什么自己人都可以對付,不是不忠,是不得已的抵巇,還有一種中立性質類似間諜,其他情況不是間諜。在誰手下,反就好好反,忤就好好忤同時不要把路走死了,離開留一點回來的苗頭。很現實,不同的站隊,該出手還得出手。這種情況,很實際,可以應用在跳槽,也可以應用在分手,也可以應用在朋友間,可反可忤,明白意思,現象就會更精彩。反仵,圍繞的是忠,不能二忠,本質上是這樣的。現象上,保護好自己,底線趨利避害。這就是彼此,反仵,遇到忠怎么辦。度,很難把握,還需要很重視。
總之,現實中,很容易處在兩難,多難的選擇中,如何貴,常貴,保護好自己,把自己任務完成,表現的更忠心,活出精彩,就討論到這里。
練習:
1.貴不貴怎么判斷?
2.象辭是什么?
3.反仵圍繞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