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成為真實的自己,是所有人的愿望,但是究竟如何才能開啟這個英雄之旅呢,今年上半年一度陷入困惑中,創業毫無起色,孩子馬上畢業,一個人漂泊在異地他鄉,好像所有的困難都籠罩著自己,所幸遇到了吳志紅的心理學課,撥云見日方知天涯無跡。
知識回顧
美國精神分析學家科胡特一個非常有特色、也非常有解釋力標準:自信+熱情”就是心理健康的最簡單標準。自體、客體和動力,這三者必然是同時存在的,其中任何一個徹底消失,也就意味著三者同時消失,那時一個人就會進入到合一。合一的狀態里,沒有你,也沒有我,連動力也一同消失。當活力能滋養自體時,就是自信;能滋養客體時,就是熱情。
生命動力分為自戀、性和攻擊性。全能自戀就是我覺得自己是神,我發出任何一個念頭或動力,世界都該回應我,否則,我就會變成魔,恨不得毀了世界,而這時就是自戀性暴怒。全能自戀有核彈一般的爆炸力,是生命力的根本源頭,但它必須和現實相結合,如果你能擁有切實的能力和愛,這時就會形成實體自戀,也就是真自信,否則就會是虛體自戀,也就是我們非常熟知的面子心理。
攻擊性”就是每個人都不好惹。如果你脾氣太好,或周圍人脾氣太好,你需要知道這可能并不是真的。每個人的心底里,都可能有怒火在燒。
攻擊性極具價值。你有攻擊性時,才真實,而兩個真實的人,才可以建立起真正親密的關系。如果你剝離了攻擊性,你認為這是涵養,但結果可能會變成,你既不能滋養自己了,也不能滋養對方,你們就活在一個虛假的、缺乏活力的關系中。
當然,好的關系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可以容納攻擊性,并把破壞性轉化成生命力,這就是 “去毒化”。當關系具有這個品質時,就會成為好的關系,不具備時,就會變成壞的關系。
性是對關系的渴望;性的模式,是一個人內在關系模式的呈現。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論,性無處不在,高聳直立的東西,都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而像容器一樣的東西,都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男人潛意識深處渴望成為“世界之王”,擊敗所有男性,占有所有女性,一旦失敗就會變成“恐怖之王”。所以,性動力的確是讓人類最不安的一個東西,甚至超過生死。人類因此要遏制它,或者希望把它升華,而文明就是原始欲望升華的結果。
那些看似封閉而平靜的人,可能是處于絕望中。每個人都必然是無數次發出自己的動力,但如果缺乏關系,缺乏客體,那么,這些動力就會從對關系的渴望變成絕望,而沉寂下來。這些動力會集中在潛意識深處,變成各種恐怖的黑暗存在。
自體一直在尋找客體,而我永遠都在尋找你,如果沒有這份尋求,一切都不會發生。所以,勇敢去尋找吧,當我全然地找到你時,也就找到了我自己。
這條道路,被約瑟夫·坎貝爾稱為“英雄之旅”,它絕不是一條坦途,會有各種黑暗和恐怖存在,同時也有瑰麗的風景。
心路歷程
自信+熱情是心理健康的最簡單標準。創業中,不熟悉的行業與從業人員讓自己迷失自我、沒有自信、缺乏熱情。造成這樣的原因,首要是自己活在全能自戀中,活在過去的自信與熱情的生活工作經歷中,創業有困難,無法滋養我自己,更談不上滋養別人,沒有與當下的生活與工作結合,暨與現實結合,沒有形成實體自戀,而是虛體自戀,就是我們熟知的面子心理。我沒有從提升個人能力出發,而經常發出一個又一個的念頭,讓身邊的人回應我,無法得到回應,打擊到自信,更談不上熱情。所以今年三月份我思考的更多的是:怎么結束自己的創業,更有面子的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中,成為自信與熱情的自己。
這在自己內心困擾著站在選擇的十字路口,這時遇到了笑來課程,一些新的知識點充實了大腦;遇到了吳志紅的心理課,發現一些心理障礙的源頭。于是進行了創業與上班的選擇打分,結果是內心仍然是期盼創業的。怎么辦?要解決怎么辦的問題?劉潤五分鐘商學院的讀書筆記給了我啟示,于是我跟業內的大咖學習、跟行業內的標桿學習,有了一點點基礎的能力,于是可以滋養自己,有了自信。初夏時,我跟現在的一位同事相遇,告訴我傳統行業的員工也是可以通過培訓改變,她之前的公司就是把買菜大媽們轉變為職業人的,于是我開始從基礎培訓,11月的員工會議,突然發現良莠不齊的員工隊伍居然悄然成長,工作的熱情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哪怕才剛剛開始,眼里卻發現世界是美好的了。
攻擊性極具價值。你有攻擊性時,才真實,而兩個真實的人,才可以建立起真正親密的關系。如果你剝離了攻擊性,你認為這是涵養,但結果可能會變成,你既不能滋養自己了,也不能滋養對方,你們就活在一個虛假的、缺乏活力的關系中。身邊的一些關系不就是這樣的嗎?一些點頭的關系中,肯定是禮貌的,不可能有攻擊性,所以這個關系是虛假、缺乏活力的。當然,好的關系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可以容納攻擊性,并把破壞性轉化成生命力,這就是 “去毒化”。當關系具有這個品質時,就會成為好的關系,不具備時,就會變成壞的關系。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從點頭關系到親密朋友,就會從開始的禮貌且熱情的缺乏活力的關系中,有爭執、有分歧、有難受、有不舒服,慢慢的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并轉換成為了一種成長的力量,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是成為好的關系之后,回過頭去看這個過程其實沒有那么復雜,難受只是自己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理解不同而已。在成年后,找到了幾位知心朋友,都是去毒化的過程;沒有成為知心朋友的,就隨緣而去,不多想。
性是對關系的渴望。中國人忌諱談,個人字典也不談。在我朋友中,有那么一位,每天都很陽光很快樂。她的性關系特別和諧,從言談中感受到她的幸福;同時也發現身邊有的家庭外表很好,但是關系中總是差點什么?大概就是性吧,這個讓人類不安的東西,讓天下飲食男女均不安。人類的文明是原始欲望升華的結果。所謂升華,指的就是原始渾濁的性與攻擊性能量,提升為符合人性的、創造性的、符合社會規范的能量。弗洛伊德起初認定升華為:有社會價值地釋放生物沖動(包括吮吸、撕咬、排便、打斗、性交、窺探和被窺探、忍受疼痛、護犢等欲望)。比如將施虐欲望升華為療傷的醫生;將表演欲望升華為劇作的藝術家;將攻擊沖動升華為辯護律師。依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本能驅力在個體早年經歷的影響下不斷改變;有些驅力或沖突會推動個體朝向卓越,創造性地參與有益的活動。
升華這一概念出現在分析性文獻中時,作者通常用來表示個體能創造性地應用有價值地方式來應對問題。升華被看作是解決心理困境最健康的方式,是自我發育進入了新的高度。全能自戀、性和攻擊性,它們原始的表達,常常只能一時令人舒服,而要變成一種文明,才能持續地創造,持續地提升自己。終于明白了自己學習笑來的、薛兆豐的、劉潤的、熊逸的、其他有益于自己成長的東西,很愉悅,因為這是自身的升華。
首先,全能自戀是一元世界里的動力,自己世界的動力,它的實現會成為生能量,而受阻后產生的自戀性暴怒是死能量;第二,性和攻擊性是二元世界里的動力,性指向關系的親密,而攻擊指向關系的分離,性被視為生能量,而攻擊被視為死能量;第三,終極的性活動直接制造新生命,終極的攻擊行為則殺死生命。性之所以對人有如此根本性的力量,也是因為我們都想把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這些生命動力作為燃料,能找到符合人性和社會規范的表達方式,變成文明的東西,才能不斷提純、淬煉,持續地創造,持續地提升自己。
所以在找朋友,找合作對象的時候,都是我在尋找你的過程,更是尋找自己的過程,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都在尋找學習、上進、正直、知識轉變為結果的人,不是找的別人,就是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換言之:想找到成功有方法、成功符合道德標準、成功與時俱進、成功繼續努力的那個人。于是,加強自己的能力,滋養自己與他人,讓自己自信與熱情起來;建立更好的親密關系,包容有攻擊性的人,可以成為朋友,也可以只是認識的人;這個接納的過程就是持續提升的過程,形成比較強大的“我”,一個人就該有意識地去挑戰自己,不斷離開舒適區,讓死能量錘打自己,而自己成功轉化它為生能量,一個人就會不斷增強,“我能憑我的能力實現我的動力”的感覺暨自我效能感增強,才能完成升華的過程。
成長,不該是一棵種子成為正能量的無根之樹,而應是能從黑暗中汲取能量的真實大樹,它的樹冠伸向天空,它的樹根扎根大地。
過程是痛苦且漫長的,但是可以讓我們慢慢的成為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