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信陽市平橋區第二小學? ? ? ? 楊? 磊
相由心生,在我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你覺得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第六感,通過看人,事,物的外相,就可以實占真相,從而讓自己具備一雙“法眼”?
“一個人活到四十歲,要對自己的長相負責。”? 對于這句話,我原來只是人云亦云,沒有思考過這其中的奧妙。聽老師講《道德經》第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才知道老子以此是對《易經》的“象、數、理、占”的文學解讀。
從前我也曾稀里糊涂的迷信過占卜,還相信通過占卜改變命運。通過老師給我們講關于占卜的故事,以及有關占卜的知識學問,我明白了占卜的原理是根據事物內部的邏輯進行推理,推知未知的世界,即為占卜。想想自己好愚昧。
我還清晰地記得老師講的關于占卜的故事:從前有三位趕考的秀才遇到一位算命先生,就向他問這次進京趕考的結果如何,能高中幾人。算命先生伸出一指頭。秀才們再問,他只說了一句話:“天機不可泄漏。”事后,徒弟問師父:“您伸出一個指頭,是否指一個可以考中?”師父說:“是!”徒弟又問:“要是考中了兩位呢?”師父說:“有一個沒考中!”“要是三位都考中了呢?”“一個指頭是指一個不剩!”“要是三位都考不中呢?”“一個也沒考上!”最后老師說,這位算命先生才是真正會算的人。
另外還有老師講的關于唐朝的袁天罡根據牛蹄印占卜的經典故事:“他與學生在蟠龍山散步,無意之間兩個人發現兩行牛蹄印;通過兩行的牛蹄印,能知道是公牛和母牛? 袁天罡斷定:母牛,懷孕,左眼還瞎了,不久之后就會生公牛。學生走訪,與推測一致;袁天罡說:這非法術;左邊重公胎,右邊重是母胎;右邊的草,吃的厲害,因此推測左眼瞎了。李淳風,最后也成了預測大家。”?
于是我們就明白,原來這就是占卜!原來占卜之人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現象進行的理論分析,推理出來的;? 原來占卜的結果,是占卜之人以自己的博學,加上類似以上那樣的技法,尋找事物內在的邏輯關系、得出來的結論。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天對某一件事做決定的時候,都是在占卜。當我們為自己做決定,是在占自己,當我們為別人做決定,是在占別人。只是我們沒有把對對事情的推理過程形成序列,列為典籍,作為一種“職業”去研究去實踐。因此我們也就不像算命先生那樣“有范兒”。
也有人說,占卜的過程,對事情的推理、判斷,憑的是第六感覺。
提及第六感,我的腦海里就出現了一個菩薩的形象:有一個人,修行出來的一只眼,那只眼就長在眉心處,不難看出那是一尊佛“象”的形象。這也許就是《金剛經》中講的“五眼”中的“天眼”、“慧眼”,亦或是“法眼”。
有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候有一個醫生名叫扁鵲,據說他有一次碰到一個神仙,給他一個能透視的寶貝,他的眼睛就變得比X光還要厲害,可以看到人的五臟六腑,所以他的診斷就不會有錯。
這一傳說,不論可信與不可信,都足已說明扁鵲技醫精湛,臨床經驗豐富,以至于達到了無人能比,如有神助的程度。扁鵲這個比X光還要厲害的眼,應該就是“天眼”吧!
有一佛家弟子講過什么是“慧眼”,他說,真正的慧眼,也叫智眼,是智慧變成了力量,力量夠了以后,就形成的有穿透力的眼。是戒、定、慧的功力顯現。這不是普通的智慧,是因為修定而發慧的。是慧變成了力量,成了慧力,才有這個智眼、慧眼。甚至是“法眼”。
我也十分贊同如下說法:不論天眼慧眼還是法眼,都是清凈無為的,明心見性的,修行而為的。這與老子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合道同光。
其實我們自然人類,不管從事何種職業,都需要沉下心來,心無旁騖,潛心研究,由此看來,不管釋迦牟尼,還是老子,都是博學多藝多才的學問家,他們都是一點帶面,博古通今,在做恰如其分的比喻。
我曾經大言不慚地說:有時我的第六感真的很好。現在我忽然明白,其實這第六感,是你整個人綜合判斷能力的呈現。
比如諸葛孔明 ,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明陰陽懂八卦,知曉奇門遁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還自比管仲、樂毅之賢,抱膝委坐,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草船借箭”,以智取勝。諸葛亮跟魯肅說過這樣一句話:“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因此說“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孔明乃第一人也。
即便是你不具備“天眼”或者“慧眼”,可是如果你有慧根,也能將自己的第六感激活。
聽說目前,有一個學科在專門研究“第六感”,這就是通靈學,這門學科是1930年由 美國 杜克大學的路易莎雷內斯(LouisaRhine)所建立,以此來證明人們是否擁有“第六感”。第六感即為感性認知,是女人的優勢。
以下是幾個女人談她的第六感究竟有多準。
當我心血來潮,擔心上英文課時老師會叫我背書,結果第一個就讓我起來背書。
在上班的時候,感覺要被領導叫去訓斥,結果第二天真的應驗了!
有次心慌覺得有事給老公打電話,他說撞車了……
有一次,我給老師發信息說心神不寧,隨后老師發來三張他的車在高速上被撞報廢的照片。
6月19日下午,名師工作室啟動儀式,市長說他若有時間也來參加,這邊活動不讓等他。活動開始了將近一個小時首長沒來,也沒電話,局長說,市長也許不來了吧,但是直覺告訴我他一定會來的,結果話音剛略,信息來了,說他四點準時到。
……
其實,第六感除了是指一個人的感性認識外,它還是對事情的敏感程度。是一個人在已有知識、經驗、保障的基礎上進行的信息植入。因此說,第六感覺的程度,決定著一個人知識與生活經驗的程度。
就好比佛家總結的人生三重境界:
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對一切事物都用一種童真的眼光來看待,對許多事情懵懵懂懂,卻固執地相信所見到就是最真實的,
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我們開始用心地去體會這個世界,對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與現實的思考,山不再是單純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單純意義的水了。
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一種洞察世事后的反璞歸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一境界。
那么,要修自己的第六感,讓自己變得能夠通過內心的感應,預測未來,相由心生,在我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你覺得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第六感?無外乎通過看人,事,物的外相,來實占真相,從而讓自己具備一雙“法眼”?
以此來培養自己的第六感,就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知識與經驗,二是用心找方法,三是保障與供給。此三者備矣,你就可以預知未來,為自己占卜,為他人占卜。而獲得這三個方面能力的法門,就是不斷學習與思考,不斷地尋找事物之間的邏輯,慢慢地將自己錘煉成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