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今社會變化實在太快:還記得二十世紀初的天坑專業嗎:生化環材——生物、化學、環境、材料。而時過境遷,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興起:生物結合計算機、化學搞新能源電池,這兩個專業煥發出第二春;而土木工程,經管類專業又加入了天坑隊伍。而當大家覺得大數據,算法會讓數學和計算機變成香餑餑之后——AI又讓大量的底層程序員開始失業了。不得不說,這個世界正在加速變化。? ? ?
? ? ? 時代在變化,當下的年輕人,有一部分將加速脫離時代步伐,未來只有三種人會有工作:
1、會開發ai的人
2、會把ai為我所用的人
3、工作內容ai替代不了的人
? ? ? 現在很多人內卷第一種,殊不知第一種對數學和計算機要求極高,而且名校碩士起步:如果沒有名校理學碩士光環,基本上還是不要想了。
? ? 第三種的工作,基本上都需要提供情緒價值,也就是要懂人情世故——這個被00后批判為文化糟粕。其實第三種如果能做出成績,是會比普通的打工者更要有優勢的。(因為無可取代,必須要有人來做。)
? ? ? 至于第二種,其實是最容易達到的:你把手頭的工作用AI做一遍即可。只是如何用AI去做,并不是那么簡單的——假設你對AI發號施令,而不交代任務的前因后果,需要解決的問題,預設條件,作為AI是不可能返回高質量的結果的?,F在市面上有一些專門針對第二種的職業,稱為“提問工程師”。
? ? ? 這個其實也就為我們指明了AI時代,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如何高質量的提問。你可能覺得,提問很容易啊,只需要問為什么即可?事實上,提問能力是任何一個公司的高層必備技能:提問之前需要理解任務的全貌,同時要確切知道自己要達到的效果,意即做到知己知彼,只是這個“彼”是你要解決的問題。
? ? ? 停下來是不是覺得,這個是一個公司的領導或者老板應該做的事情?對,就是這樣,AI時代,人人都需要有領導者的思維方式,單純的上班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你的工作一旦不需要深度思考,你被AI代替是分分鐘的事情。總結一下三條路的發展需要的能力:
1、會開發ai的人——數學、計算機的扎實功底,碩士起步
2、會把ai為我所用的人——提問能力,領導者思維
3、工作內容ai替代不了的人——人情世故? ? ?
? ? 這三條路需要具備的能力,學校根本教不了;而且除了第一條路需要名校文憑,2、3對于學歷并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可能上個本科即可。聽完我的分析,作為家長,知道該怎么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