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是剛需。
小時候,我媽在我犯錯的時候總教育我說:“都這么大了,做事能不能長點心?站在門口好好想想吧,想清楚再進來。”典型的tiger mother! 不記得小時候有多少時間花在了“面門反思”上,我于千百次的站立/跪坐中也得到了兩點:
1. 我要盡量少犯錯以免挨訓,挨打。
2.及時認錯,即使不知道到底錯在哪,只要老媽放過我就行。
歷史事件僅供參考,我還是很愛我老媽的,嘿嘿。
雖然幼兒園的時候就被教育“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我單純的認為這理論只存在類似于愛迪生做實驗這樣的事情中。
但我依然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了:我長高了,有知識了,知道如何避錯,糾錯。不過,我還是無法“擁抱”錯誤,沒有做好總結(jié)和反思工作,我一直在被動成長,正向反饋缺少了最后一環(huán),也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我早就意識到,但始終沒有踐行。恰好應了那句,所有道理我都懂,卻仍然沒有過好這一生。
向往事干杯,敬過去的一分一秒塑造的我,雖然缺點重重,但還好可以繼續(xù)成長。
人生有由好多個里程碑組成,死亡都不一定是終點。
做項目工程的都知道m(xù)ilestone,項目從無到有,再到成功交付,肯定都會有好些個milestone.這些節(jié)點在于促使產(chǎn)品不斷完善,一步一步達到客戶的上市要求。
每個人在其一生中也會有很多很多個milestone.只有設置好每個節(jié)點,在每個節(jié)點上“駐足觀看”,我們才不至于在前進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正如基因序列那般,螺旋式成長。
節(jié)奏和休止符的力量
“音樂的美得益于有休止符的存在。”某人說。我不太懂古典音樂,據(jù)說,之所以它迷人,在于休止符適時地出現(xiàn),然后旋律才得以跌宕起伏,引人心弦。待我多聽聽感受下是不是忽悠呢~
尋找自己的生命節(jié)奏,這是我在冬吳相對論里聽到的一個話題。有些人總覺得過得不舒服,擰巴,其實是沒有踏到鼓點上,所以覺得異常累,從而影響整個人的狀態(tài)。得到里好多老師都強調(diào)專注力,強調(diào)達到心流狀態(tài),無疑是讓我們做事情找到那個“共振點”,享受其中,痛并快樂著。冥想是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與自然的共振頻率。試試吧,萬一體會到了呢,人都不會拒絕令自己真正快樂的體驗。
且行且珍惜,人生很長,人生也很短,誰知道什么時候老天就不讓你玩了。不說珍惜好每一秒,至少在這條時間的長河中使自己每一個時間塊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