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周六,陰有小雨
清晨看手機,收到倪先生發來的圖片,是玩字村的菜園。近幾天,玩字村頻頻出現在我的簡書里。這個村在元鶴蕩西側,東接金厙公路,早先叫銀星村。特殊年代,我們小鎮有金星、銀星、衛星。我老家大港上村叫鋼鐵。村名烙上時代的印痕。
玩字村的出名是因為一個人:農民企業家蘇州達勝皮鞋廠廠長肖水根。連帶關系,村里人致富大都與制鞋業有關。
說起來,這個玩字村我還沒真正去過。新農村,新面貌,找個時間,也去實地走走。
上午去娘家是計劃中的事。
妹妹家給小孫女譯心“做端午”,今晚宴請雙方至親。愛吃菜花干團子的侄兒侄媳婦也回來赴宴,我和母親相約,上午做團子。
母親揉粉團,我焙餡料;母親做團子,我蒸煮,油煎。母女倆配合默契。
娘家的兩個廚房同時開火。父親在小廚房里燒煮家常菜,弟媳在大廚房里做特色菜,午餐的干鍋基圍蝦和糖醋魚片都是弟媳的拿手菜,色香味俱佳。
菜花干團子的餡料里放了切碎的香豆腐干,后知后覺的母親認為不能派用場。吃過午餐,遂決定另外做團子。
餡料是茭白肉糜,加少量的酸菜梗,切細后加料拌勻。剁肉糜、切茭白酸菜,這活不輕松,事后發現我的手心里起了水泡,一陣陣鉆心疼。
美食,美味,得來不容易。
我點的紅印子顏色淡雅。
三點鐘,換上新衣洗過頭發,載著父母先去妹妹家。
老法做端午,除了送云片糕,還給寶寶準備新衣物。現在新法,衣服不買,直接送紅包。
晚宴是在318國道蘆墟附近的“香樟園”,里面竟有26座的大餐桌。家人加至親共24人,有親戚因病未到,座位綽綽有余。
躺在搖椅里身披“黃超衫”的譯心寶寶眼睛骨碌碌,好奇地看著周圍的環境。室內的聲音時輕時重,時而熱鬧。
鏡頭轉向海花島。
傍晚,女兒一家去一號島玩水。玩累了,就地吃喝,然后看煙花。
周末的一號島成了歡樂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