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用文字解決的問題決不用語音,能用語音解決不了才用電話,能用電話解決的絕對不面談,典型的社交焦慮的表現。
二、25個問題,有的狀況越多,你的社交焦慮就會越嚴重;有的狀況越少,你就會越接近于淡定。
1.必須和有權威的人,比如說老師和老板對話的時候,我就會感到緊張;
2.和別人進行眼神接觸對我來說有困難;
3.必須談論自己或者自己的感受時我會緊張;
4.我發現很難和同事融洽相處;
5.和別人單獨相處時我會緊張;
6.我擔心表達自己的觀點會讓自己顯得很愚蠢;
7.到店里退貨讓我感到焦慮;
8.我發現自己很難對別人的觀點提出異議;
9.我總是擔心自己在社交場合不知道該說什么;
10.我和不熟悉的人交往時會很緊張;
11.我總覺得自己在和他人溝通時會說一些令人尷尬的話;
12.在一群人中我會擔心被忽視;
13.我不確定是否要和一個僅僅算得上認識的人打招呼;
14.如果別人能聽到我打電話,我就會不自在;
15.在公眾場所吃飯或喝酒我會感到尷尬或焦慮;
16.在公眾面前表演、演奏或演講讓我感到焦慮;
17.當別人看著我做事時我會感到不自在;
18.打電話、發郵件或發短信給不太熟悉的人時我會焦慮;
19.在課堂上或會議上發言時有困難;
20.上公共廁所讓我感到焦慮和害羞;
21.我很難與吸引我的人自如地交談;
22.考試讓我焦慮;
23.我在主持聚會或活動時會感到壓力、會焦慮;
24.我發現自己很難拒絕推銷員或律師;
25.我不喜歡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三、社交焦慮帶來自我逃避,不愿意跟別人說話,社交尷尬,緊張,說話不得體。日常社交焦慮,害羞,連吃甜甜圈都怕被人評論,嫉妒羞怯,社交障礙,吉姆案例,回家時候母親經常打聽別人對自己看法,在意別人看法媽媽遺傳給孩子,習得,評判。社交焦慮是怕暴露,性格,社交技能。社交焦慮好處,帶來群體和諧,帶來個人安全感,成為更好伴侶。內向的人可以沒有社交焦慮,不會因此恐懼,實踐,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治療,4個月后,治療人淡定很多。
四、頭腦內在評判,你腦海有個聲音,你不行。作者自己就是一個社交焦慮的人,內在評判,買香蕉都害怕別人看法,怕暴露讓自己更容易暴露。
可以問自己:當我什么什么時,我明顯怎樣,我見到一個陌生女性事,我明顯覺得自己不夠好。當你出現質疑,那對你有用嗎?內在評判對你有用嗎,把焦慮扔到明天想,第二天預測反復思考,恢復后問哪天更愉快,你絕對不想第二天。替換就是不能莫名其妙焦慮,要指明,比如你怕別人評論你,你問自己誰會說你,他們會說什么,這些人多嗎?有幾個,在什么場合,會說什么話,你發現最糟糕的也沒什么大不了。這叫替換,指明最糟糕的情況,你問清楚了,就算發生了,也只有一兩個人說難聽的,對自己無大礙。擁抱,我們頭腦有個暴躁教練,對我們指責,適得其反,沒有同情,讓我們放棄,真正有效改變是擁抱我們的焦慮感,自我同情,建立善解,學會正念,看,聞,摸,聽,色生香味處。
人性是共通的,記住人最優秀,記不得別人輸的,理解人性的善意。內在評判左右自己,沒有勇氣去面對難題。
五、行動,先假裝自己能做到,為了避免羞怯,獲得很好堅強自己,角色扮演,結構化。學會給自己找角色,確定自己角色,我代表誰說兩句,仁者不慮,較少社交焦慮。不要給我自己造一個逃避結構,比如你是聚會唯一一個中國人,希望大家更了解中國。舉例,一個小男孩不敢跟女孩聊天,他定目標跟任何一個女孩坐下來聊天,一個月內跟一百多女孩聊天,最后發現自己跟女孩聊天不會怎么樣。做一些尷尬的事情,不是讓你扮演一個混蛋,內心變得強大,不再擔心安全行為,過度自我保護,不敢出丑,導致別人認為你冷漠,主動放棄這些自我保護,你會更自在。
六、我的挑戰什么,我不焦慮我會做什么?我想放棄安全行為是什么,通過練習,嘗試,把安全行為放低。
七、社交焦慮6個陷阱
1、第一個就是“我必須時刻監控自己和自己的焦慮”。
2、我的感覺就是我的模樣。自己感覺緊張,別人看不出來。
3、人民評判你。
4、我們必須表現完美,自己敢于平庸。
5、我的社交能力極差。
6、喝酒能讓我放松。
八、與人友善,敞開心扉。自己溫暖,與人為善,鄰近性,重復性,你需要主動承擔角色,好的行為講出來,不挑毛病。哈佛大學經歷75年研究,為了研究一個人在什么情況下最健康,良好的關系,社會鏈接,溫度的人際關系,促進鏈接,幸福健康長壽,保持善良,溫暖。
九、嘗試給自己制造一些尷尬的事情,讓自己去克服心理障礙。給自己設定角色,你做這件事,是為了幫助別人收獲什么,而不是讓別人對你自己的看法是什么。選擇自己最難突破的事情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