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一則萬達女高管跳樓的新聞觸動了所有職場人的神經。44歲的徐毓在參加完萬達的內部會議后,因不滿對項目全力付出后仍被批評,之后跳樓自殺,這縱身一躍,身后留下了一個再也不可能完整的家庭。
今年8月,湖北一龔性男子因生活壓力太大在賓館割腕自殺,好在被朋友及時發現并搶救過來,保住了生命。
每次出現這樣的新聞,我們總是扼腕嘆息,在強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面前,生命如此脆弱,又是如此渺小。
長期承受過大的壓力,不僅對精神有巨大傷害,對身體也會造成很大負擔。如何正確的看待壓力?如何在壓力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態?在壓力面前有哪些自我調節的方法?這是現代社會每一個面對壓力的人都要了解的。有壓力不可怕,不知道怎么面對壓力才可怕。
《正念修煉》這本書就是告訴我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它通過豐富實用的案例告訴我們壓力產生的根源,壓力如何通過正確的方式排解。相信讀完這本書,會讓我們對壓力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正確看待并有效緩解壓力,使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悲劇不再重演。
這本書的作者是舉世聞名的體育心理學專家蒂摩西加爾韋,他曾幫助過很多體育選手應對巨大的賽場壓力,取得了高水平的臨場發揮。他還開創了“內在游戲”的一系列減壓方法,讓人們學會玩轉壓力,受到眾多人的尊敬。這本書是他經過30多年的研究和應用,融合了心理學、腦科學、行為科學的最新發展趨勢所提煉而成,這些學科的應用也最大限度保證了這本書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由于作者是心理學專家,所以整本書都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深度剖析,接下來將此書的重點內容進行提煉和總結。
一、壓力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
書中列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馬西的網球運動員古斯塔沃庫爾滕打敗了比自己強很多的對手,那時候他還不太出名。記者很吃驚,問他怎么來調整自己的壓力。庫爾滕的回答是:什么壓力?不是我怎么調整,我根本沒感到任何壓力呀。記者緊追不舍:這么緊張的比賽,你怎么會沒有壓力呢?他說:比賽的時光很愉快,我很享受與這些高水平的人打比賽的感覺,能讓我超常發揮,很開心。
很顯然,對記者而言,壓力在這樣一個高水平的比賽中是必然存在的,但對庫爾滕來說,真正對他有意義的是他有機會和世界上最優秀的選手比賽,有機會享受整個出色發揮的過程。這種狀態下,壓力根本沒有存在空間。
在我看來,庫爾滕之所以能有這么出色的發揮,他的職業技能只是一方面,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在于他的心態,他沒有將比賽結果或他人的期待思轉化成壓力背到自己身上,而是專注于享受整個過程,這種狀態下他的技能得以最高的發揮,從而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類似的案例我們平時還聽過很多。納爾遜曼德拉是南非的總統。他曾在監獄度過了27年,在入獄期間,曾遭受監禁人的虐待,但這種狀態下,他仍保持樂觀的心態,后來出獄后,他與曾經監禁過他的人一起建立了新政府。
由此可見,壓力的根源不是來自于外部,而是由自己創造出來的,只有先認清壓力的源頭,才能更好地將壓力轉換成動力,取得好的結果。
二、面對壓力,不一定要迎難而上
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中說:自我實現是人類各種需求中的最高要求。
我們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在生活中不斷進步,直到對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滿意,這就是自我實現。我們也經常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本書講了如果長期承受壓力沒有及時調整,將會有以下危害:一、會引發自己內心的恐懼,從而影響自我狀態。二、會渲染負面情緒,產生自我懷疑。三、會對自我造成錯誤的預期。
就像前段時間網上流行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遺憾的事情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那么該怎么做呢?書中也給了我們幾種方法。
學會放松自己,松馳是一種精細的調整。
我們的身體都在進行緊張與松弛的循環交替。一般來說,這種交替都是下意識的。一旦出現長期的恐懼、挫折或情感長期得不到釋放,我們就會感到精疲力盡,健康問題也隨之出現了。
享受的感覺是最好的減壓。
長期的壓力就是平衡的缺失,建立平衡的第一步就是要切實認識到壓力對你沒有好處。不管發生任何事情,我們都要始終欣賞、享受自己的生活,這是一種源于理解和智慧的內心力量。
要有說“不”的能力。
要想擺脫壓力源的困擾,就要有說不的能力。學會說不也體現了對自身平衡和自我享受的肯定。要學會做自己生活的CEO,如果對所有找上門的事都點頭答應,實際上是在慢慢掏空自己,只會讓壓力越來越大。
以上三點是書中給到我們的調整自我、擺脫壓力源的有效方法。這些方法簡單實用,能有效幫我們及時調整自我,以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壓力。
三、回歸正能量的修煉
除了調整自我以外,要想擺脫壓力源,我們還需要不斷進行正向能量的強化,本書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正向能量的修煉方法。
壓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面對壓力的時候過于盲目和被動。暫停法就像一個避風港,能讓我們面對壓力時自我保護,以此來達到內心的平靜,從壓力解脫出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態度,這種態度是持續不斷的,包括一些固定的想法和概念。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感受、情緒、反應和行為。而在態度上的一個簡單改變就可以使一切變得非常不同。
傾聽心聲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練習,能讓我們更好的使用內心的力量。我們平常的想法和說法與我們借助內心力量后的想法和說法大不相同,而這個練習剛好可以讓我們清楚地觀察到這個不同。
還有一個方法是換個視角,這要求我們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樣會讓我們獲得一種認同感。把自己代入到他人的角色問自己三個問題:我在想什么?我感覺怎么樣?我想要什么?同時,這個方法還可以最大程度地幫我們站在別人的角度理解別人。
互聯網時代,快節奏的生活,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巨大的壓力。房貸車貸的重壓,工作上疲于奔命,生活上的焦頭爛額,這一切都在這個時代每天上演著,無可奈何又無處可逃。
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只有正視壓力,找到有效緩解壓力的方法,才能讓自己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