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知識的爆發性增長的年代,現代人將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知識焦慮。
大部分的學習焦慮,無外乎以下三個原因:
原因一:不知道學什么,然而知道一定要學點什么。
當今這個時代的發展猶如浪潮,互聯網讓每個人和這個世界實現了無縫連接,我們越來越真切感受到知識的價值,所以我們開始學習,下載各種學習的APP,去買Kingdle,去訂閱微課,去參加培訓班……,越多的接觸知識大咖,越多的知識焦慮,知道自己一定要學點什么,然而卻不知道到底要學什么?
原因二:知識這么多,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學。
據說,人類的庫房里現在有3億種書。就算每天讀一本,我們需要讀100萬年。
書籍太多,但是我們的時間太少。好奇心太旺盛了,但是我們的生命太短。
到底從哪里開始學習呢?面對茫茫書海,我們開始陷入茫然無措。
原因三:學了很久依舊看不到效果,為什么別人學的比我快。
下定決心要學習一項技能了,恨不得任何時間都不舍得浪費,然而遲遲沒有成效,工作效率依舊不高,老板依舊沒有給予加薪,反思下投入產出比,覺得自己是不是白忙活了。
可是生活中就是有另外一類人,學什么會什么,就如我知道的一個學習高手許岑,他27歲開始學習彈吉他,在兩年的時間里邊就演奏了這個世界上難度最大的吉他曲,他在做全職奶爸的空隙出過幻燈片制作教程、英語教程、吉他教程、攝影教程、炒菜教程和如何制作教程的教程。
為什么他們的學習就如開了掛一樣呢?
為了破解知識焦慮,我們要掌握以下八個高效學習之道:
一、成年人的學習不用培養興趣,要用任務驅動學習
人們做事的驅動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來自內部,興趣這個東西它就是很強的內部驅動。另一個是來自外部的驅動,也就是完成任務之后帶來的獎勵。
當然你對學習的東西有興趣那是最好不過的啦,那如果沒有興趣就不學了么?
我們要學會在生活中設置任務,例如生活中的任務驅動,工作中的職業強迫。
例如我在生活中的任務驅動下學會了做飯,話說在十年前做三個菜估計得需要3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準備,而現在半個小時就能搞定,我對做飯有興趣么?坦白說是一點都沒有,然而現實生活又必須要求我做飯,所以就學會了。
職業是我們賺錢的工具,如果學會一件事情能夠讓你的賺錢能力提升,我想你就會有動力啦。例如我做PPT的功力就是這么被磨礪出來的。
只是這個任務的設計難度系數要適中,因為太難的任務,會讓人產生焦慮感,太簡單的任務,會讓人產生無聊感。
二、培養學習是的專注度
我們和高手之間同樣在學一樣東西,效率差別如此之大的關鍵就是各自付出的專注度不一樣。
購買昂貴的學習工具可以提升專注度,這里的昂貴因人而異,標準就是你要讓自己稍微心疼一點,就能達到效果。一方面付出的金錢讓自己心疼就不會輕易放棄,另一方面便宜東西本來就不是靠專注力制造出來的,你把一樣東西買過來自己用,這樣的東西是要使你感知到那種專注力,才能夠對你自己的專注力形成一種訓練。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是可以培養自己專注力的。
例如就是一個人吃飯也盡量吃點好的,少吃速食,少點外賣,盡量少吃自助餐,一個人吃飯也要有儀式感。
例如學習時盡量使用射燈,因為其他的環境都是黑的,有點像舞臺的哪種感覺,你把自己放在舞臺上應該會比坐在觀眾席里更專注一些。
三、給自己制造反饋
2016年關于講高效學習的一本書《刻意練習》當中就反復講到一個詞:反饋。意思就是說,學習要真正的有效,一定要有反饋,要有及時的反饋才好。
要想制造反饋,你必須先有成果,就是要基于已有的成果來發現問題,所以才要制造反饋。自己給自己制造反饋的方法:制造文字類反饋,即我們一定要學會寫點東西出來;制造語音類反饋,即給自己錄音;制造肢體類反饋,即給自己錄像。總之,是一定要有輸出才會有反饋。
四、記憶之道在于思考
為什么有的事情你在很多年后還能歷歷在目,而剛看過的一本書好似一個字都沒記住?這是因為,人的記憶不是你想要記的事,而是你思考過的事。你可以把思考想象成大腦神經元滋滋地燃放五彩煙花。記憶就是煙花過后留下的那些灰燼。那些都沒有燃燒過,怎么能留下痕跡?
讓自己的神經元“燃放”起來的關鍵就在于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而思考的動力就在于你學習的內容是有意思的。
五、新知識需要和已有知識的縫合
我們都是通過已有知識理解新知識,大腦傾向于選擇具體的知識去理解。
你過往的積累越多,你學會新知識的速度就會越快。例如在玩游戲時,如果你對三國時期的人物不熟悉,玩三國殺上手就慢些。
面對問題時,我們把當前環境的信息與長期記憶力保存的一部分信息能夠連接起來,就可以組合出新的方式。
六、熟練掌握技能的方法就是重復練習
大量的練習可以把復雜任務練到自動化,它就成了一個整體,很容易儲存。
要是你問一個高手他是如何做到的?很多時候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是一種練習到細胞記憶后的不自知狀態。
重復練習基本技能的最好方式是分散練習,例如一周中拿出一天練習十小時,不如一周中每天練習一個小時的效果。
七、以終為始篩選學習內容
“以終為始”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第二個習慣,是指“由個人最重視的期許或價值觀來決定一切。”
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你希望在蓋棺定論時獲得的評價,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2、牢記自己的目標或者使命,就能確信日常的所作所為是否與之南轅北轍,而且每天都朝著這個目標努力,不敢懈怠。
3、若能先定目標,你的洞察力會大大改善。
能夠把以上問題思考清楚,就知道選擇學習那些內容了。
八、學習的三個層級
1、學會別人手把手教的知識
2、學會書本上所教授的技能
3、學會沒有人能教授的就能
大部分人在第一層級都沒過關,例如小時候我們都被手把手教過如何寫字,然而又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寫的字依舊不好看呢?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