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棉襖出生的時候只有五斤四兩,小小的人兒躺在我的身邊,十根手指頭像麥稈一樣細,手指的皮膚皺皺巴巴的耷拉在手指上,像個老太太的手一樣,哭起來,聲音特別小,像蚊子一樣“嗡嗡嗡”的,一個產婦四個嬰兒,別的孩子哭起來都是驚天動地的,她只是在人家哭的時候跟著哭兩聲,自己從不哭,她這個習慣一直持續到了幼兒園,自己從不哭,看著別人哭,她就要跟著哭兩聲,不然好像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似的。
我媽聽見別人家的孩子哭聲那么大,就用很羨慕的口氣對我說:“人家的孩子怎么哭起來聲音那么大,咱家的孩子哭起來聲音怎么這么小”
我說:“媽,我覺得太吵了”
我媽聽我這么說,就不說話了,還要附和我一下:“對,就是太吵了”
真是我的親閨女,知道她媽愛清凈不喜歡太吵,從小就很少哭。
也不知道是我的奶水好,還是別的什么原因,姑娘從出生的第二天開始,卯足了勁的生長,十根皺皺巴巴的手指就像被充上氣的氣球,全部圓了起來。
她比她哥好說話,他哥小的時候除了母乳別的什么都不吃,她就不一樣,出生的第三天,我的奶水不足,就給她沖了點奶粉想試試看她喝不喝,結果她一會功夫就喝完了,我真是太高興了,然后每天奶水不足了,就給他沖點奶粉喝,有一次被護士撞見了,還以為我不愿意給她吃母乳呢!我趕緊給護士解釋了一下,不過護士還是叮囑我,一定要給孩子多吃母乳,我說知道了。
在醫院住了一個禮拜就出院回家了,回家之后,姑娘每天在母乳之外還要喝好多次奶粉,當然每次都是一點點,晚上也要喝三次。但是很可惜就這樣也沒把她喝的胖乎乎的,她直到現在還是瘦瘦高高的,個子挺高就是不胖,我想也許是她出生的時候就不是個胖小孩的原因吧!
姑娘長到快一歲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不吃不喝,吃一口吐一口,要么就是拉肚子,起先在我們那的小醫院給她看,醫生說是腸炎,給她開了藥,打了吊瓶,但是一點作用都沒有,到最后我和我媽準備抱她去大一點的醫院給她看病的時候,她就兩眼發直,直勾勾的盯著天花板,也不動,我和我媽嚇壞了,趕緊抱她去縣醫院掛了急診,做檢查,開藥,打點滴,又這樣在醫院來回跑了好幾天,病情總算穩定了,我也被嚇的心力憔悴,疲憊不堪,不過總算孩子好了,就算累點也值得了。
這是姑娘出生之后第一次生病,而且還是特別嚴重的病,第二次生病是在她一歲半的時候,當時她說話還不是很清楚,本來每天吃飯喝奶都挺好的,忽然有一天就不吃飯了,嘴里不停的流口水,只是咿咿呀呀的哭,開始我們以為她只是積食了,就給她吃了消食片,吃了之后一點都沒有好轉,還是不吃飯,還是不停的哭,現在想想我們真不是稱職的父母,孩子生病了不去醫院,只憑自己的一點點少的可憐的育兒經驗給孩子吃藥,我們又不缺那一點給孩子看病的錢,真是蠢透了,后來看孩子一直不好,才帶她去醫院看醫生,到了醫院醫生一檢查,用手電筒照了孩子的嘴巴,然后告訴我孩子的嘴里長滿了水泡,我跟著醫生看了一遍,確實是,一嘴的水泡,醫生狠狠的批評了我們,孩子一嘴的水泡,怎么吃飯?虧得你們這些做父母的一來就給我說孩子不吃飯,這怎么吃得下去飯,她一吃飯嘴里就要疼呀!我真是無地自容,腸子都快悔青了,由于我的自以為是讓姑娘多遭了多少罪,不要說醫生說我了,就是我自己也恨不得扇自己兩個嘴巴。
醫院沒床位,我們就每天抱著孩子往醫院來回跑,每天去醫院打點滴,老話說,孩子不藏病,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假,姑娘打點滴的第二天開始活潑起來,不再哭了,醫生的藥很管用,讓她的疼痛緩解了,水泡的疼痛被慢慢控制住了,頭一天打點滴的時候還蝸在我的懷里不怎么動,到最后幾天,打點滴坐不住了,吊針掛著,還要到處走,沒辦法,我們就提著吊瓶把她帶到外面去,讓她在院子里邊玩邊打吊針。
從那次之后,孩子生病我再也不敢大意了,一般吃一兩次藥不見效,我就立刻帶她去醫院,半點都不敢馬虎了,孩子五六歲之前時候,表達能力不是很好,有些病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能憑自己的感覺給孩子用藥,再好的媽媽也不能代替醫生。
現在姑娘在我的小心翼翼的呵護之下,慢慢長大了,如今已經9歲了,能說會道了,如果哪里不舒服了她會清清楚楚的告訴我,有時會說:“媽媽,我難受”或者“我肚子疼”。前幾天吃壞肚子,吐了,第二天看她好點了問她能不能上學,她說可以,我說如果不舒服了給我打電話,她答應了。
然后早上九點鐘的時候給我打電話:“媽媽,我難受,肚子又疼了”
我說:“你給你們老師請好假,在學校門衛室那等我,我馬上過去”
好在家也離學校不遠,我飛快的趕過去,帶她去醫院看了醫生,醫生給她做了檢查告訴我沒事,就是積食了,給姑娘開了一盒健胃消食片,讓她按時吃。
我們謝過醫生,出了醫院的大門,我把藥給她,讓她帶去學校吃,并告訴她一次吃幾片,其實我說這些的時候她自己已經看了上面的用量,已經知道怎么吃了,現在大了到底好說話了,想起她小時候三歲之前的日日夜夜,真是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雖然她真正長大的路還很漫長,但是她一天天的在懂事,也逐漸學會了照顧自己,分的清什么是生病,哪里不舒服,是什么感覺。
也許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必不可少這些經歷,但是女兒的成長經歷對我來說,卻是最特殊的,也最記憶深刻的,因為她的每一步成長都有我的參與,痛并快樂著,這也許也是我的幸福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