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閱讀戰隼老師的推文介紹,在京東閱讀器上用12塊購買并花費將近三個小時閱讀《慢思考: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本書的止標是提升你的智力表現和生產力,讓人腦與科技達成平衡,發揮最佳潛能。書中主要講述是內容是以下四個方面會浪費精力,損毀大腦:
1.隨時在線
2.多任務并行
3.負面壓力
4.睡眠不足
要想更好地解決問題,提高精力,需要按時離線,批量處理任務,學會減壓及保持充沛的睡眠。
以下是正文的一些摘錄: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一次能處理多個任務,而根據理論研究,思考腦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及其環境,但你卻試圖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最終每個任務花費的時間遠多于單任務的情況。
如果有人要求你去做某件事,你應該思考一下這件事需要花費你多少時間,然后訂下規則:永遠不要直接把任務放進“待辦”列表,而應該立即檢查日志,找出什么時候有時間,然后把這個任務填進去。如果暫時沒有整塊時間,你應該拒絕這個任務,或者協調一下,推遲一些不重要的任務,或者將它交給別人去做。
通過大量練習,行為和推理過程可以從有意識的思考腦轉移到反射腦,變成自動完成的,無意識 的反射、直覺和習慣,這是人類大腦的重要特征之一。這個功能非常有用,因為思考腦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意志力及時間,而反射腦工作起來要輕松多了,但出錯的機會大。
要避免錯誤的情緒反應首先要斷掉網絡,給自己留出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然后花點時間和他人進行深入的談話,顯然,最好的談話對象是那些人生經驗與你完全不同的人,他們受到的情緒影響也會和你截然不同,因此可以為你提供另一個角度的看法和意見。
在受試者必須運用意志力的情況下,缺乏葡萄糖會導致負責自控的腦區域被抑制,同時負責即時回報的腦區域過度活躍。(所以,要減肥做腦力工作不太可能,如果想要正餐少吃,那必須保證能量的“零食”要提前準備)
社交媒體的動機有三種(1)窺視他人的生活 ?(2)為自己創造一個有特色的身份(3)滿足內心的自戀傾向。
快樂的帕累托法則:要達成目標,你必須弄清自己的優先級。但是與此同時,你做的事情還應該讓自己愉快。如果奮斗的過程毫無樂趣,那么努力有何意義?我說的樂趣不是好玩,而是真正的愉悅、快樂和充實的幸福。
重要的任務需要思考腦發揮最佳的表現,例如寫一份重要的備忘錄、制定計劃、考慮解決方案或重要的選擇、準備重要會議、研討文件、閱讀書籍、做報告、完成重要談話......在這種情況下,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投入全副精力去做,(盡可能地)拒絕一切干擾。
原文引申:
學習以上內容也認識到自己一直精力不足,奔于疲命的原因,首先一方面不能與通訊工具脫離關系,盡最大可能保持在線,無論是有用的溝通,還是無用的交際,每融數分鐘都刷下微信、微博等交際工具,使神經緊張,得不到好的休息。
另一方面,雖然學習一些時間管理的內容,也懂得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原則,但是,只要有任務下來只是挑那些當時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然后又回過頭做本身在做的事情,使自己大腦不斷切換,注意力不集中,也浪費大量的意志力。
多日連續的工作卻沒有時間與自己的對話對一個項目做好規劃,而只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最終也只要讓事情走向失敗,特別在做一項重要項目時,務必有足夠的休息,全局的規劃,不遺余力地實施。
閱讀書籍也讓我了解到減肥的內容,以前正餐不肯少吃,就是因為覺得如果中途犯餓就不會專心工作,在這里,找到了理論依據,可以買些補充能量的“零食”,避免中途因過度消耗能量而犯困煩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