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就好比一條路,我們在這條路上無所畏懼并努力的向前奔跑著。但無論是通往成功的路,還是通往失敗的路,都無法避免有坑,踩坑在所難免,但有些人明明是踩坑,卻還在得意的笑,其中一員會是你嗎?大家一起來扒一扒被我們踩的坑。
第一坑,便宜真的被占了嗎?
? ? 對“占便宜”的看法褒貶不一,要看怎么去占,例如因為商品打折而去光明正大的去占我想很多人還是很愿意去做的,因為那不會被認為是“占”便宜,而認為那是靠自己的“機智”獲得的戰利品。
? ? 每年雙十一剁手節來臨時,無數剁手黨爭先恐后奔在剁手的路上,是什么原因讓平時滯銷的商品都會被售罄呢?答案無疑,兩個字足矣--打折,每件商品都會有兩個標價,一個是沒有活動的價格,一個是剁手的價格,有便宜不占是傻子,即使那件商品我們并不一定真的需要。但商品打折真的有便宜可占嗎?
? ? 我一直認為錢握在手中才來的實在,商品再便宜我只買我需要的量,因為它也只是商品,無法去與其他物品交換,且以后可能還會更便宜,而錢不一樣。巨大的對比差下,讓我們以為占了多大便宜,無形中踩入“便宜”身后的坑,這就是對比效應的影響力之大。
?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人上不如意十之八九,邁不過去時,可以對比一下不如自己的,也許就過去了~
第二坑,禮尚往來,來而不往真的非禮也嗎?
? ? 古人云: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樣真的對嗎?
? ? 君子之交淡如水,能做到如此寥寥無幾,朋友之間多多少錢都有利益牽扯。一個人對你很好,你會有什么想法?你會怎么做?如果一個人對我好,不管這個“好”我是否真的需要,我會對他/她會更好,也就是所謂的別人敬我一尺,我還人家人家一丈,因為不這樣我會心里不舒服,會覺得虧欠了對方。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道德,不這么做就會被譴責。有多少人因為道德不得不踩禮尚往來這個坑呢?
? ? 禮尚往來的本質就是互惠,所以不要輕易去接受別人的好意,接受了就要反饋。對于互惠這個坑,我們可以這樣跳過,對我好不好是你的事,接不接受是我的事,你能奈我何?
? ? 互惠也是一把很好的武器,我們也可以它互惠達到我們自己的目的,到我們需要這樣做,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等風來~
第三坑,真的應該一諾千金嗎?
? ? 謊言需要無數的謊言去自圓其說,諾言也需要無數的諾言去使其圓滿。
? ? 一個人也許一開始并不是好人,但當他做了好事被宣揚眾所周知后,在利益不沖突下他會選擇一直將好事做下去,一旦他言行不一致,或者前后邏輯矛盾,他會是不爽的,這就是每個人都有的一致性的傾向。一致性傾向會降低他人信任我們的成本,我們會選擇保持一致性。
? ? 承諾也一樣,做出承諾后的我們保持一致性,因為一旦承諾鏈斷掉我們可能就會成為背信棄義的小人,我想這也為什么一諾千金的原因。這個坑該怎么踩?做出承諾的我們要保持理性,不要因為維護自己的一致性做出不該做的事情,當然最好是不要輕易許諾。
? ? 一致性的另一面也會使我們做到更好,想達到一個目標時,我們可以在公眾面前立下軍令狀,因為在大家的監督下,我想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
第四坑,你的朋友真的靠譜嗎?
? ? 在家靠親人,出門靠朋友,多條朋友多條路,親戚朋友真的什么時候靠譜嗎?
? ? 前一陣回家,發現老媽買了護膚品,品牌我并沒有聽過,聊天中得知是一位朋友推薦,老媽抹不開面子就買了,但和我說效果并沒有平時我給她買的要好,老媽想既然是朋友不可能會錯,但生活中熟人坑熟人的事情比比皆是。老媽這件事讓我想到我自己,在買一件商品時我會咨詢朋友,朋友推薦我都會做為優先考慮對象,我想朋友是使用過的,有話語權。
? ? 這就是關聯效應,我們不知不覺深陷其中,明明不相干,卻被我們臆想成相干。從老媽這件事反思到生活中的種種,朋友的建議我們可以作為參考,但不一定要采納。
? ? 不相干的事也不要關聯到一起,給自己錯覺,影響判斷。
? 雖然生活中有無數坑等著我們去踩,但我們依然要大步向前,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