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重陽節。王維在《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里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讓我想起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有溫度的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為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漸行漸遠的記憶,也是我們不管走篇千山萬水最終還會回來的歸宿,更是我們心靈停靠的港灣。
家,一定是親人團聚和一起的歸宿地。聽過這么一個故事嗎?有一個富翁醉倒,在他的別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說:“讓我扶你回家吧!”,富翁反問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嗎?”,保安很是不解,指著不遠處的別墅說:“那不就是你的家嗎?”,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窩,又指了指不遠處的那棟別墅,一本正經而又斷斷斷續續地回答道:“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子”。單純的房子是沒有溫度,只有親人在房子里才是家。
那么,我們對待親人,特別是父母如何呢?對父母,習以為常的忽視,理所當然的索取,動不動就大喊大叫,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傲慢,你真的覺得自己證明與眾不同嗎?別忘了,親人在一起的家,即便是住在一間破舊草屋,那才是家;親人不在一起的家,即便讓你住豪華別墅,那也僅僅是一個沒有溫度的房子。
有些時候,近在咫尺的愛,卻在懂得去珍惜;遠處天上的微笑,卻要用盡自己全部T的熱臉強作顏歡。一個陌生人的一個點頭,自己渾身解數,自己父母的百般疼愛,還落得你一身責罵?這正常嗎?一個連父母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他的心里連父母都容不下,還指望他能容天下嗎?
家是什么,家就是和親人一起的有溫度的房子,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句吃飯沒的問候,也許是會意的點頭,也許是一個輕輕的捶背,而家,不論你走在哪里,無處可尋時,家的大門永遠為你打開,所以我們要珍惜身邊的家人,握住觸手可及的幸福,是家人讓自己的人溫暖起來,讓你有家可歸。
家是什么,家是一座充滿愛的房子,有著家人牽掛的房子,是溫馨的港灣,是我們永的歸宿,也是我們要用一生的愛輸出的地方,永遠,別對家人吝嗇你的愛,因為家永遠你虧欠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