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萬
生辰App發布8個月后,友盟統計總激活數超過100萬。其中iOS版本35萬,Android版本65萬。
作為玩票之作的里程碑,我得寫點什么。
2、由來
做這款App源于我想知道,自己活了多少天,(或許)還能活多少天。
2012年的時候,等著蟬游記研發,閑來無事畫了生辰的原型,又哄著同樣空閑的設計妹子出UI稿。然而它遭到蟬小隊一致差評,冷笑連連,搞得我特別喪氣。就連設計妹子自己都說:
“你覺得設計稿很好看?”
“我對這次的設計一點感覺都沒有。”
“呵呵,你說好就好唄。”
自此又拖了2年多,直到工程師在2015年春節前,排期空下來了1周,才哄著他把“生與死”主題的1.0版本研發了出來,未料到大獲市場好評。曾經被認為“激活數超過1萬就是奇跡”,結果Appstore上架第二天就過了1萬。
蟬小隊內部對此的反應是這樣的:
“這個世界上無聊的人太多了。”
依然不屑。
所以我還得連哄帶求的,才能請程序員幫我做“心愿”主題的1.1和1.2版本。好幾次求人求得心累,都想放棄不做了。我都快40歲了,為了做自己喜歡的產品,經常腆著臉求這個求那個,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幸運的是,新的“心愿”主題打動了幾個編輯和運營妹子,她們主動加入志愿運營小組,用業余時間一起做心愿管理,鼓勵我堅持下去,不要放棄。
3、成本
-iOS與Android工程師各1個月
-后端工程師1周
-UI設計師1個月
-2個產品經理各2周
-運營用零零碎碎的業余時間投入
-推廣支出3萬3(除開1萬8廣告收入,凈支出1萬5)
相對于生辰帶來的新意和感動,我覺得這個成本是劃算的。
當然,我沒法說服所有人接受這個判斷。
4、數據
首先取11月前半月的平均數據。
-日均新增激活1300,處于發布以來的最低值
-日均活躍用戶8300,相當于凈日活7000
-Android版本的次月留存20%,次周和次日留存都是25%
-iOS版本的次月留存26%,次周留存32%,次日留存30%
-肖像館日均訪問2000UV,添加相片共40萬張
-心愿單日均訪問2300UV,添加心愿共36萬條
-心愿的銀河日均訪問1700UV,7萬條公開心愿擲入銀河
-在銀河里每日點贊2200次,然而只有20%的訪問者參與點贊,平均每人點贊7次
-在銀河里每日發出私信600條,平均每個私信使用者發出4條
-日均分享140次,分享/日活率僅2%,低于蟬游記的6%與攜程周末的10%,令我相當失望
再說說用戶構成:
-平均年齡21歲
-女性比例89%(只能統計向銀河擲入心愿的4.5萬用戶)
我從來都沒想到過,中學因為學渣而落拓之極,看盡女生白眼的自己,有生之年會做一款如此受女同學歡迎的App……
5、產品運營
生辰的運營主要是內容運營。一方面創建官方心愿標簽,作為話題引導用戶發言;另一方面用算法+人工過濾銀河里可讀性差的心愿,維護內容氛圍。
基于交互上的引導,80%的用戶在創建心愿時選擇了官方心愿標簽,我在簡書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解釋這么做帶來的好處。80個隨機顯示的官方心愿標簽,給用戶提示了可傾述的話題,并且大大提升了內容的質量。
在銀河日訪問UV超過5000的時候,我試著發起了“火星郵局”,組織助人為樂小組專門幫用戶實現心愿。然而它只持續了2個月便告夭折。投入#火星郵局#的心愿以伸手黨居多,再加上生辰本身的數據滑坡,到后來僧多粥少,有愛心的志愿者多,值得幫助的心愿少。
同樣在那個日活2萬多的好時候,由于廣告點擊量不錯(日均3000次點擊),我還賣過3單廣告,承諾CPC1.5元。沒想到接下來數據滑坡,主要是新增用戶數滑坡,而特殊的廣告位設計恰恰讓廣告點擊來自“新用戶的好奇心”。最后狼狽地贈送了幾倍時間的廣告位,達到承諾的CPC便金盆洗手。
沒有強勁的病毒傳播,靠廣告養推廣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6、產品推廣
我知道大家一定很好奇,在這個流量成本高到令人絕望的年代,幾乎沒花錢,我是怎樣將生辰推到100萬激活量的?
答案特別令人失望。
我幾乎沒推。
你想想看,作為玩票產品,我等程序員排1個月的研發時間就等了2年,怎么可能大筆地投人投錢去推廣它?我瘋啦?
iOS版首發的時候,我在5萬微博粉絲的基礎上,用了600塊錢的粉絲頭條(擴散一層受眾),當天大獲好評,第二天激活過萬。
再接再厲,第四天花6000元在微博拼團九宮格,3月的九宮格效果還沒現在這么差,立刻上了Appstore搜索熱詞榜,一天新增2萬多激活。那時的病毒傳播效果好得出奇,僅投入6600元,2周時間單iOS版激活10萬。可惜我在推廣方面是個沒魄力的戰五渣,就此收手停止投放,坐等Android版研發,錯過最佳時機。
2個月后,生辰Android版上架,我至今沒想明白的是,曾經一浪接一浪的病毒效果已經平和了下來。有人說是公眾號的概念抄襲讓市場失去了好奇心,我覺得不至于此……卻也找不到別的原因。總之,病毒傳播從波濤洶涌變成了細水長流,主要靠市場推薦帶量。小米、魅族、oppo這幾家市場特別喜歡生辰,隔三岔五主動推薦一把,小米市場曾經創造了一天激活2.5萬的神話。
但市場不會永遠推薦你。新鮮感過去后,數據滑坡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除了市場推薦之外,八九月我還試過粉絲通,以及曾經有奇效的九宮格。生辰特別吸量,CPA大概能做到1塊5,然而沒有商業模型的產品不值得花錢。投放是為了測試能不能重啟強勁的病毒效果,既然答案是不能,那么它也就止步于此。
7、生辰的未來
生辰沒有未來。
別會錯意,我不會讓它的服務器停掉。但我既沒有下一步的產品奇思,又找不到商業價值所在(所以下不了手付費推廣),那就停在這里了唄。看著它慢慢衰竭。
厘清產品的邊界,對產品經理來說幾乎是一門玄學。知道每一款產品最遠能走到哪里,不掙扎,不強求。
在接下來的產品規劃里,理應支持賬戶系統,即便換手機也能繼承肖像館與心愿單里的數據。還有Apple Watch版本,很早之前就完成了設計。
只是以我現在所處的局面……明年的一切都是身不由己的未知數。產品規劃毫無意義,命運是看不透的迷霧。
即便如此,我還是很鐘意生辰,在做這款產品的過程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甚至有一種“和產品談戀愛”的情愫暗生。和那個架構老化,年老色衰的蟬游記相比,極簡風格的生辰的更受我寵愛。做出有新意有腔調的產品,對我來說幾乎是一種欲望,不輸給少年的情欲的欲望。
這種對產品的癡迷之心,以及被行業處境折騰得“我再也不要做產品經理了”的絕望之心,每一天都在我身體內碰撞得鏗鏘作響。我手頭上有正在戀愛中的主力App;有開發到95%,連最后3天調試都抽不出來被迫凍結的玩票App;有計劃了4年,重繪4次原型,終究沒資源研發的玩票App;有自己根本不是受眾,卻莫名其妙想做的App;還有一份期待了20年也拖延了4年的旅行間隔年計劃。明年,命運會將我拋向不可控的方向。盡力而為,不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