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以底層人們生活為主線的老人愛情片。
兒子發來信息,“媽媽,晚上別安排其它,我們回來請你看電影。”
“哦?什么片子,我剛看過《消失的她》。”
“那就請你看《我愛你》。”
一聽片名,想著應該是一場當紅年輕的帥哥靚女明星們主演的電影,不管內容好不好,顏值應該都在線,也幾個月沒跟兒子看電影了,在家等著吧。
走進電影院時,兒子告訴我是倪大紅與惠英紅主演的,愣了一下,想著他們一定是演那相愛的父母。入座觀影,從期待到微笑,然后淚流滿面,完全被帶入情節中,忘了一旁的兒子和其女友。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倪大紅演的老常,是一位游樂園退休機械工,兒子女兒生活還算富足,基本不用他負擔,老伴胃癌走得早,退休后老常孤獨地公園轉悠,打發寂寞時光。
惠英紅在片中飾演一位因愛私奔出來李慧如,不幸的是畫家愛人卻英年早逝,自己也回不去當初離開的家,只能獨自承受著痛苦,在這個城市努力地生活著,無依無靠,無家無收入,一邊撿破爛維持著生存,一邊還善良地為房東當起免費保姆。
梁家輝也在片中演一位收廢品的謝定山,葉童演老謝的妻子趙歡欣,不僅患有阿爾茲海默癥,還患有直腸腫瘤,腫瘤的疼痛常常折磨得她苦不堪言。
不打不相識,公園里的誤會,爭執后,老常、李慧如、謝定山便相識,相知,后漸成了好朋友。
李慧如滿街的撿瓶子,廢紙箱等,送到謝定山的廢品站,風雨陽光都無休,看著如此艱辛的生活,老常亦悄悄地幫著她一起撿,還用自己的電動車替她拉貨,這樣效率就高起來了,慧如也因此有了休息時間,他們也就有更多的溝通。倆人常常還會一起去幫助謝定山照顧趙歡欣。
底層的人們生活都不易,但是,幸福體驗感卻極易得到,就這樣,四個人有愛有友誼,卻也能心滿意足,歡樂幸福。
接受父母的愛理所當然,回報總是在遙遠的未來
謝定山兒孫滿堂,兒子基本得到城市中等水平,女兒因小時生病致左耳失聰,經常遭遇女婿的嫌棄與家暴,為了彌補“小時候照顧不周”的歉意,老謝每個月,總是將收入的余款悉數塞給女兒,女兒每次回家其實就是為了拿錢,連病中的媽媽都不看一眼,甚至在大門口拿了錢轉身即走。
老謝為了一家人能和美地聚在一起,張羅一大桌子菜,好酒好菜的請來兒子女兒即孫輩們,還買了很多玩具,送給他們,然而,兒媳婦們卻嫌棄這個收廢品的爺爺,拿著玩具怕臟,即使用酒精消毒,也只讓孩子們在那里玩一會,看一看,是絕對不允許孩子將玩具拿回家的。
一頓飯,兒子一直接電話,不僅沒有和爸媽說一句體己的話,更別說關心父母生活身體狀況了,還嫌他們說話聲音大,吵人。所謂的全家歡聚,兒孫滿堂,天倫之樂,只不過是老謝自己的奉獻與想像。
飯后,丟下一片狼藉,甚至父母都還沒吃好,兒孫們一個個都急著告別,陸續都走了。女兒臨別時,又是心安理得的拿著爸爸的積蓄,牽著自己孩子的手,頭一不回的走了。只留下老謝與歡欣立在風中目送著孩子們的背影,久久不愿回身。
催人淚下的作品,總是這樣能將人內心那個丑陋的地方,一絲一絲地暴露出來。
其實,我們自己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是沒有人偷拍而已,就敢穿著道德的外衣,人模人樣地在那對著別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有時居然頭頭是道,甚至理直氣壯,一點兒也不臉紅。
隨著趙歡欣病情的加重,謝定山不愿意看到妻子如此痛苦地活著。同時,又想到沒有妻子的日子里自己如何能活?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呢?所以決定陪著妻子一起自殺,造成煤氣中毒的假象,這樣孩子們在社會上要有面子一些,不至于被人詬病。這就是父母,一輩子,到死想著的都是孩子們。
老謝臨走之前定時延遲給老常發了信息,估計那時自己與妻子已經離開了。告訴這一切的真相,不想麻煩孩子們,將所有后事都拜托老常來處理。
在老謝的葬禮孝宴上,兒子侃侃引用,“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雙雙無痛苦地離開,應該也算是喜喪......”
這些故事你陌生嗎?可是,深知內幕的老常再也忍無可忍,憤砸“孝宴”,直指那個重孝在身的兒子,如此豪華氣派的孝宴,你的父母一輩子都沒享用過,他們省吃儉用,住在你們嫌棄的廢品回收站,過著怎樣艱辛的生活,媽媽受著怎么樣的病痛,你們知道嗎?關心過嗎?
有些愛情?,只有死亡能把它隔斷;有些愛情,它能把死亡也隔斷
李慧如之前的房東是戲劇團的名角,長得像仙女,對于當地戲劇的演繹及唱功,使她成為此非遺劇種的唯一的傳承人。但是,那又怎么樣呢?愛而不得的痛,一輩子都活在半夢半醒之間。
年輕時,這位仙女與劇團的院長相愛,因為門第觀念,院長的母親極力反對,硬生生的將兩人分開。后來院長就時而清醒,時而糊涂。糊涂時,整日將一個木頭人,按照仙女的樣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系上圍巾,穿上美麗的花裙子,用輪椅推著她,一起在院子里散步,聊天。
當他清醒過來時,就大吵大鬧,甚至推倒木頭人,大喊:“這是假的人,這哪里是我的仙女呢?把她給我找回來!”
那位仙女非遺傳承人呢?
回到家就抱著一個玩偶,面對窗戶獨坐靜思,陪伴她的李慧如知道,那根本就是一扇假的窗,只是一面掛著簾子的墻。就像她養的一屋子的鳥一樣,只可以在那狹小的空間里飛轉,卻走不出那間屋子。
即便這樣了,大家都還在騙他們,告訴院長,仙女走了。也許人們認為,都已經老了,就沒有必要再讓他們相見。
但是,彼此的痛苦,有誰真正理解,有誰用心理解了?
評論區里看到一個扎心的評論:有些愛情只有死亡能把它隔斷;有些愛情,它能把亡也隔斷。
放下全世界,做一個討好自己的人
老常與妻子原都是同一家游樂園的職工,妻子是動物飼養員,因為要照顧家,又要工作,終于重疾而去。在妻子離去時,老常總是自責,是自己照顧不周,關心不夠,否則,不至于妻子到胃癌晚期才被發現。
因為心靈深處的那份內疚與自責,所以老常討好女兒,討好兒子,孫子孫女。企圖以此來彌補一些之前的過失。然而,這種錯誤終究是無法挽回的,離開了老伴的獨居男人,更能深刻體會妻子的重要,思念越重,對自己的責罰亦越濃。所以,老常也常常偷偷酗酒,身體卻扛不起他的放縱,高血壓,高血脂,血管硬化,處處是高風險的提示,為此女兒在安里監控管制。
就在身體與心靈糾結之 時,遇到了李慧如。
同齡人之間的理解,年輕時的遭遇,生活的閱歷,讓他們之間更易溝通,心更近。生活中相互幫助,相互關愛,彼此慰寂,很快便掀起了一場熱烈的戀情。但是,世俗觀念讓倆人止步于此,盡管如初戀般熱烈卻沒有初戀的大膽。
李慧如是因為看到院長與自己房東痛苦的愛情,恐懼而退卻。老常因為擔心家人的責備而猶豫。
老常在孫女的安慰與鼓勵下,“爺爺,你不用討好任何人,奶奶去逝并沒有人責怪你。有時間還是多討好 討好自己吧。”
又親眼目睹院長清醒后痛苦的掙扎,終于想通了,鼓起年少時的勇氣,背起行囊,直奔李慧如的家,“李慧如,你聽著不管健康、疾病、貧窮、富貴我都不離開你,我要和你相守,直到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我愛你!”
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張先
傍晚時攬鏡自照,感嘆光陰飛逝,想起錯過的往事,如今也只能從追憶中尋求,令人徒然神傷。
老常仿佛猛然醒悟,愛就要行動,哪怕還有一天的生命,也不能影響我們相愛,不留遺憾,才從此人生值得。
結束語
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兒子:“電影,你們看懂了嗎?”
“這么簡單的電影,我們怎么會看不懂呢?”
是的,故事他們能懂,真正的意義,他哪里知道呢?有些事是要閱歷來解讀的。有人說“沒有在深夜痛苦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的確,我想說的是,尚未當父母的他們如何懂得愛情、婚姻、家庭、養老的意義呢?
老年人的“夕陽戀”與年輕人的愛情是不同的,老年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尋找的一定是生活上能相互關照,精神上能相互慰寂,心靈能相互理解,并不會像年輕人那樣,彼此之間爭個我高你低的,少了一些荷爾蒙的干擾,老年人的婚戀相對要理智,平淡得多。找個伴而已,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