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率領燕國軍隊進攻齊國,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以摧枯拉朽之勢,占領了齊國的七十多個城池,僅剩即墨和莒城兩座城還在堅守。這個時候,田單被即墨城人們推選為領袖,帶領齊國人抗燕。
田單利用反間計,讓燕王對樂毅產生懷疑,并解除了樂毅的軍隊領袖職務。接著,田單又用攻心計,堅定了齊國人的反抗決心,最后,田單使用震驚千古的火牛陣一舉擊敗燕國軍隊,并迅速把燕軍趕出了齊國。
后來,田單奉令率軍攻擊齊王國境內殘存的狄部落,在出發前,他去拜訪了大夫魯仲連,詢問他對這次出征的看法。魯仲連卻對他說:
“依我看,你這次打不垮他們。”
田單聽了,很生氣地對魯仲連說:“我用即墨的殘兵敗卒,還擊敗了一萬輛戰車的燕國軍隊,收復了齊國國土。今天這小小的狄部落,怎能抗得住我?” 說完也不打招呼,就上車走了。
想不到,田單攻打了狄部落三個月,竟然毫無進展。齊王國的頑童們在街頭唱起兒歌:大帽子像個簸箕,長寶劍支住臉面,狄國打不下,枯骨已堆積如山。
田單感到有點恐懼,他再去拜訪魯仲連,向他問道:“你說我打不垮狄部落,請告訴我你的理由是什么?”
魯仲連說:“你在即墨時,坐著的時候親自編織草筐,站著的時候親自拿著挖土的鐵鍬,跟士卒同唱軍歌:‘我們往哪里去?國家就要滅亡。只有拼命,再不能彷徨!’ 那個時候,你有必死之心,戰士無偷活之志,聽你的號召,大家流涕奮臂,要求速戰,于是你能大破燕軍。
可是現在,你東有夜邑(封地萊州市)的奉養,西有臨淄宰相尊榮的歡樂,腰纏金帶,身騎駿馬,馳騁淄水、澠水之上,有生的樂趣,沒有死的決心,怎么能建立戰功?”
田單說:“我是有必死決心的,你等著瞧好了。” 第二天,他振作勇氣,繞城指揮軍隊攻擊,在敵人射箭投石所及的地方,親擂戰鼓。結果,狄部落很快被消滅了。
田單把榮華富貴全都拋棄到腦后,重新把自己變成一員真正的統帥和戰將,而不是一個擁有財富與厚祿的高官。心中沒有了誘惑的牽絆,身心自然就與士兵融為了一體,就能真正的走到士兵當中,體察下屬的心情和疾苦,就能鼓舞士氣,讓軍隊滿血復活起來,打勝仗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心無旁騖,才能聚精會神,才能真正地沉浸在當下的任務中,才能廢寢忘食,才能在無聲的奮斗中砥礪前行,取得成功。
曾國藩經常鼓勵子弟們要好好讀書,但也要求要做事要專而精進,不能泛泛而為。他曾在家書中告誡當時正在督軍作戰的弟弟:
書雖不可不看,弟此時以營務為重,則不宜常看書。凡人為一事,以專而精,以紛而散。荀子稱耳不兩聽而聰,目不兩視而明,莊子稱用志不紛,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對于現代人來說,我們不可能只潛心研讀一門學問,但這種專一的方法是十分可取的。如果這一段時間要學習,在這段時間中就要專心致志地學習;如果該工作,就要全神貫注,拋開其他的一切去認真工作。
這樣雖然一天中要做許多事情,但每一件事都是專心致志地去完成的,不但效率很高還能得到很好的結果。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更需要專心致志,如果一會兒干這個,一會兒又換那個,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牽絆的東西太多,就打亂了心情,就會拖累腳步。放棄一些誘惑,舍棄一些負重,才能愉快地沉浸到行動中,才能更輕松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