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
做晚飯的時間,將007不出局135班前幾日的戰友分享調出來,一邊做飯一邊細細聽講。
感:
本次分享會共兩位戰友做了分享,相較于前一個關于線上形象、打造影響力的分享,我更喜歡后一位文建民戰友有關自律、高效管理時間的分享,因為于我更適用。
見:
通過分享,我們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分享人文建民的自律、專注與堅持。
從大學開始就一直堅持每天清晨五點早起,十幾年雷打不動,這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自律,喜歡跑步運動,十幾年來一直堅持,每天早起后或3km或5km跑。期間參加過20余次半馬,三次全馬,一次75公里山地越野。越野賽雖然在68公里處因為腿部受傷而不得不被迫停賽,但是這份勇氣和堅持令我欽佩。
感:
時間管理方面,網絡化時代,特別是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社交平臺的各種信息充盈于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很多時候我們的時間,在不經意間,被這些多如牛毛的短平快信息所吞噬,我們常常感覺時間飛逝,還有很多工作沒做好,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完。我們的生活被手機上一個又一個帶有數字的小紅點干擾著,這時設置免打擾就非常必要了。
見:
文建民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他把自己手機上除了銀行、工作必須,其余包括QQ、微信等等都設置關閉通知和免打擾狀態,避免被影響,讓自己更好的專注于工作,專注于自己要做的事情上。為了約束自己,為了更好地專注,他引入他律機制,使用了一些手機小工具,比如朝汐日歷、atimelogger。這些小工具的配合使用也促使他將專注形成一種習慣。
作為一個社會人,社交是在所難免的,手機上的社交信息妥善維系也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文建民給自己留出午飯時間,進行統一處理。
感:
這個方法我很久以前就曾看過,但我沒有這么好的自律習慣,所以一直束之高閣,埋藏于記憶深處。自律+他律+堅持=高效+成功。
高效是我尤為欠缺的,凡事拖延,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完成已成了我職場最大阻礙。
見:
比如最近的一次公益創投項目書的撰寫。半月前公益創投公告就已發布,我因手頭恰有一份標書在做,就拖延了下來,標書完成后,還有一周的時間,其實這個時間也還是相當充裕的,但是,我又犯了拖延的毛病,總覺得時間還很充足,不必著急,可以慢慢來想,慢慢來寫。這一次我預備做兩個項目上報,其中的一份,因為沒有素材碰到了阻礙,畏難情緒影響了我。
我所帶的徒步隊又因矛盾煩心,每天微信、線下討論,給我的工作也帶來了很多干擾。
一拖再拖,直到今天項目書提交截止日了,才匆匆寫就。項目書中有一項要求:需載體單位蓋章。因為畏難,因為抵觸情緒,因為拖延,因為自以為是,我遲遲未和載體單位聯系,今天聯系出了岔子,載體單位竟然拒絕,當時老板聽了非常惱火,惱火于我的拖延,惱火于我的思慮不周,如今已到截點,想要改頭換面已是來不及,幸好最后圓滿解決。
思:
從這件事上也給我一個教訓,凡事切莫拖延。
行:
如何避免呢?通過文建民的分享,我決定給自己一個規則,做好計劃,一次只做一件事,將截點提前,預留時間溝通、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