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是一個喜歡讀紙質版書籍的人,所以每每讀書,就直接在文章的后面標注了自己的感受。忽然間拿起筆。來認真的寫一篇讀書筆記時,卻不知道如何落筆了。但是正是因為人生中有很多的初次,才發現淺薄的自己應該要學習的更多。
? ? ? ? 隨著工作的時間越來越久,我們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套做事方式和時間管理的方法。李笑來老師的這本書,站在他的維度來解讀關于時間的概念。我是一個朋友推薦讀這本書的。我們同時去讀的,對于我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雞湯式的時間書籍。但是并不代表不受益,看過很多朋友發的這本書的想法,我感覺我可能有很多地方與大家不盡相同。
一? 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
這段的描述更加符合作者撰寫這本書的初衷吧,開啟心智的力量。一旦我們的心智出了問題,我們就會出現錯誤的判斷,因此浪費的時間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有時我們的都無從知曉,這才是濃重的悲哀。這段文字的輸出,讓我不斷反復的去回望自己的過去是不是,其實在某些事情我們都會犯了相同的錯誤,而不自知??偸怯X得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對的,卻不知其實我們已經背道而馳甚久,用本就錯誤的思維方式去做事,真是應了那句古語“南轅北轍”。在思索中回首到我的工作之中,去梳理初做管理與現在的區別,感觸久更加的深了。什么是正確的方式呢?按照自己的思維把它梳理出來。在生活與工作中都會有所收獲。
思考—— 觀察——記錄——總結——輸出——行動
二? ? 管理時間的焦點,是管理自己
? ? ?在這個模塊中,我們可以看到李笑來老師更著重自己在這個模塊中的作用。也是他強調“時間是朋友”的核心理念。我們只有規劃好自己做什么,時間才能回饋什么,所以不再是管理,而是相處。
? ? ?“管理”時間,與時間做朋友,我把它梳理出來下面的是13個步驟,與大家共享,模式采用總結式,所以沒有更多語言的贅述。
1)估算時間——根據事情的熟悉與陌生的程度做出判斷后估算時間
2)及時行動——遇到事情開始的最佳時間永遠是“現在”
3)直面困難——遇到困難“時間拖延”是最常見難以客服的問題
4)關注步驟——做任何事情都要像做項目管理一樣,有效的拆分任務
5)并行串行——讓自己擁有“多任務操作系統” ,精細拆分任務后,同時完成,效率提高
6)感知時間——堅持記錄自己每做一件事情的時間
7)記錄時間開銷
8)制定預算時間
9)計劃時間——目標現實可行;(長期計劃是需要實踐才能獲得的能力),所以現實中我們有些計劃是不需要做的更加長遠的
10)列表——隨手可及;階段性的列表;檢查相應的列表完成情況;堅決執行
11)流程管理——常見的事情可以總結后,梳理流程,便于細節的思考與后期執行。
12)預演——任何事情提前預演與準備,提前思考
13)驗收——設定驗收機制,檢測結果
以上的總結,我們捫心自問,可能所做的真的 不多,或者不精。在這本書詳細的分享了每個環節的具體操作情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看書的時候根據自己的情況做詳細的關注。
三 學習是投資率最高效的行為
1)基本手段——? 試錯、觀察、體驗
2)主要手段—— 正確的思考
3)經驗局限——思考的同時謹防“經驗主義
4)自學能力——【基礎是閱讀—總結是寫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轉化——開放式的 分享——堅持】
四? 如何正確思考
1)勤于思考——獨立思考? 不盲從
2)思維陷阱——概念不清,邏輯錯誤
3)因果關系——逐一分析事物之間的關系。可以關注下“雙盲測試”
4)相關命題——原命題與逆命題之間的邏輯關系,反過來不一定成立
5)辨析感悟——感悟與道理不是一回事 (感悟是非普適的個人經驗主義,道理是普適的)
其實一直關于如何正確思考的問題,我在讀這本書之前的深度思考是不夠的。尤其一個自認為在一個崗位上做的很久的人,更要不斷的回頭去審視自己。是不是真的理清了這之間的因果和邏輯關系。要不然我們將是在時間上浪費與犯錯最多的人。
五? 有效溝通的交流
1)學會傾聽——為了真正的做到有效傾聽,最需要克制的是“過早質疑”
2)說與不說——在身份與實際都恰當的時候說可以說的話;忌:高估自己在別人眼中的能力 ,同時正視他人的評估能力
3)交流的原則——1)有意義的討論建立在“相互競爭”更要建立在“相互合作”;2)真理是獨立存在的,他不依附于任何個人或者集體。少犯“自以為是”的錯誤;3)真理不變,只變化于不用人的解釋于理解。
4)正確復述——不斷重復對方想要表達的,復述達成共識
5)勤于反思——少犯經驗主義錯誤;使用記錄能記住更多經驗;觀察與類比;耐心等待未知,解惑
我是一個以和人交流與溝通為職業的工作崗位出身的。在這些年的經驗中,不論是客戶,下屬與上級,都在努力平衡著中間的溝通關系,希望更高效,在這個環節中,我們作為過來人可以體會的更深。甚至有些已經在工作中進行了實際的操作。一位比在社會經驗上略小的朋友也讀這本書時,感覺自己能做到太少,這里想和朋友們分享,按照上面的 正確方式去思考,你們會在工作中高效很多,節約溝通成本就是最好的時間管理。
六? 如何有效運用
1)興趣 ——有興趣才能做好么? 往往是做好了才有興趣,其實興趣才是結果、
2)方法——高效的方法不如有效的行動(有方法立即去執行,才有好的結果)
3)運氣——沒有準備好的人,沒有任何運氣與機會
4)人脈——真正的人脈是自己足夠的優秀的吸引。建立于“平等互換”的原則,以自己能獨立解決問題,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贏得尊重。
5)自卑——嘗試用“特點”替換”優點與缺點“
6)靈感——所謂靈感源于不斷的積累后而自覺迸發的
7)鼓勵——激勵他人是一種素養
8)效率——制定比較合理的時間規劃,不一定滿分,緊湊
9)節奏——按照固定的時間節奏做事,緩步執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10)物極必反——不可過分苛求自己去達到某些目標(抓住重點而后行)
11)自我證明——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與平庸
? ? ? ? ?在這個環節中,著重想和大家分享的是1)2)3)4)6),在幾個模塊下面,我們感觸的都會很多。尤其我本事是作為一個輔導機構的教師初入社會,對興趣的理解,在本文中李老師給出了我不謀而合的答案。這個環節也很適合那些剛入社會懵懂的孩子,去好好的讀一下。關于想與達到之間永遠存在著一個距離,那就是立刻行動。第3)清晰的闡述了這點。就在前一段時間一個朋友問我:”是不不優秀就沒有朋友“我把第4)點發給 她去解讀這句話。每個人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我卻對這句話深以為然,無關市儈。其實關于第6),我在初讀時認同這句話,但是真正的感悟頗深,是和最近的一段微信中與朋友的對話,更深刻的體會?!焙芏鄸|西,都是滴水穿石日積月累的過程,讀書也是,并不是讀了能一字一句記下來的東西才有用,有些知識你腦子沒記住,但有可能已經融入你的意識你的觀念,默默地發揮著作用,讓你與沒讀過這些書的那個你有所不同。“在發這條信息是因為朋友總感覺她的輸出沒我這么流利,為了鼓勵她而發,但是現在想這句是所謂靈感源于不斷的積累后而自覺迸發的語言吧。
? ? ? ? ? 自此整本書的我的讀書筆記與分享也就要接近尾聲了。還是要對全文有一個總結才符合邏輯吧。對于這本書,用的方式方法,其實作者想與我們分享的,我更多的理解是源于我們自身的學習與積累,所謂時間的管理,不如說是我們自我的管理更加重要。這本書,更適合初入社會的一些尚未明確方向,找不到正確思維方式思考的孩子們。對于稍有閱歷的人,個人建議,截取重點以及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去,收獲會更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