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權轉讓的基本概念
1、股權轉讓的定義
即實際控制人或大股東轉讓上市公司股權,導致股權結構發生變更。
2、股權轉讓的實現方式
主要采取“協議轉讓”的方式,協議轉讓的價格由雙方約定,簽訂協議時會參考二級市場的價格,但并不絕對。如果協議價格定得過高,高出二級市場價格較多,市場就會想當然的認為有套利機會存在。協議價定得高出二級市場股價的情況較多,這也是2016年該炒作概念板塊形成的直接原因。
常見方式有兩類:
(1)資金方直接溢價購買股權,做大股東或者二股東(未來多謀求控股)。該類個股大幅上漲的必要條件是新股東實力足夠強,旗下優質資產所帶來的想象空間較大;
(2)重組和股權轉讓同時進行的“激進”模式,即重組和股權轉讓同時進行。這種方式較適合產能過剩、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企。
3、股權轉讓的目的
借殼從嚴監管后,“高溢價轉讓股權”成了變相賣殼的替代手段,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產業資本選擇用高溢價大比例收購一些優質的類“殼”資源的股權。
(1)先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用看起來“溢價”的價格買進一些優質“殼”,將殼資源收入囊中,60個月后再進行重大資產注入或借殼,來規避重組新規的限制;
(2)暫時不謀求控股,選擇做“二股東”,采取“曲線救國”的道路,待時機成熟之后再進行深層次的資本運作;
(3)上市公司大股東之間相互勾結,玩“左手倒右手”的游戲,空手套白狼,炒作股價,借此進行市值管理。
4、股權轉讓相比債轉股、增發有啥區別?
股權轉讓:股權轉讓時,公司資本不變,只是股東發生了變化。。
債轉股:債權人將對公司的債權轉化為股權投資,將導致公司資本增加,同時債權人轉變為股東。
定向增發:不管是公開增發還是非公開增發(即定向增發),均會導致公司資本有所增加。
5、股權轉讓的炒作邏輯
(1)新晉股東一般具備較強的資金和資本實力,股權轉讓可賦予公司業務轉型的預期。尤其是溢價購買股權,營造想象空間;
(2)新晉股東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與決策能力往往是原控股股東股權對于受讓方的必備要求,通過重組改善上市公司的經營水平,從而使盈利預期提升;
業務轉型與業績改善兩大因素疊加最終轉化為投資者預期的變化,形成股價炒作的催化劑。
6、股權轉讓的三個階段
(1)達成轉讓意向;(2)簽署協議;(3)轉讓完成。
一般而言,從達成轉讓意向到簽署協議公告后一段時間都有明顯的超額收益,而實施完成后的套利效應相對要弱。
7、股權轉讓概念股的特征
市值小、溢價率高、股權分散的標的漲幅更高,從業績分布看,業績極差或者極優,漲幅均較大,并非“越爛的標的漲幅越高。
把握類“殼”股的共性,重點關注監管風險更小的國企類“殼”股:市值較低、股權分散、漲幅不高的國企,優先考慮具備如下特征的標的:
?? 近期股權存在劃轉、變更或轉讓等可能導致股權變更的事件
?? 最近三年內是否有過重組失敗的經歷等等
?說明:本文版權歸屬逍遙魏紫,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