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打dota開始算起到現在,已經八年了。
這八年里,我斷斷續續總是AFK了又回來,回來了又AFK。開始的dota1打了四年,到現在dota2也將將四年了。如果要問玩游戲有意義嗎?我的回答是:
當然有。
我不知道有誰跟我是一樣的體驗:越焦慮、越緊張、越是事到臨頭時越要來一把。讀書時的期末,臨畢業時寫論文時,都是我玩游戲最頻繁的時候。游戲對我而言,是減壓、是宣泄、是一種輸出方式。
讀書呢?我不太好說自己讀過幾年書、讀過幾本書,但是讀書的原因無一例外:消磨時間。
和打游戲稍有不同的是,二者進行的過程中,打游戲所帶來的快感是讀書所不能比擬的。原因何在呢?我反思了很久,得到一個貌似廢話的定論:不是一回事兒。
當然不是一回事,我的意思是這二者在生活中的的類型不同:打游戲是輸出,讀書是輸入。世間的所謂“興趣愛好”都可以用“輸入型”、“輸出型”或兼而有之來分類。從這個意義而言,打游戲應當與寫作劃分為同一類型。
當我自己想明白這件事情后,很多事情豁然開朗:寫完東西時的抽離感與打完游戲時的空虛感如出一轍;讀完一首詩、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時的表達欲與查完游戲攻略時想試一把的迫切感同樣強烈……這樣說來,興趣愛好有什么高下呢?都是人發自本心的欲望而已。
以上當然是“興趣愛好”的內向屬性,我還想說說“興趣愛好”的外向屬性。
我所說的讀書、打游戲對我自己而言是為了消磨時間,然而事情并不是這么簡單:朋友圈發一本在讀的書希望被人點贊,游戲里拿了好的戰績被當做談資,“興趣愛好”儼然成為了一種為了尋求認同的社交手段。所以“被更多人承認”的或是“被主流承認”的興趣愛好就高人一等了嗎?這好像變成了一個更為深奧的哲學問題,我學識淺陋,實在回答不了。
“興趣愛好有無高下之分”說到底是“你更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還是他人的世界里”的問題,要我回答,我更信那一句“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一家之言,不足為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