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檐鈴化語
養要徹底的養,
愛要用力的愛。——郭曉冬
01
男人對錢的態度,就是對愛情的重視程度。
在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程麗莎面對:“我養你是蜜糖還是匕首”這樣的扎心問題,毫不猶豫地回答:“是蜜糖。”
程麗莎坦言,郭曉冬一直在養她,對她而言,被養即被愛。再厲害的女人也想花男人的錢,花自己的錢是成就感,花男人的錢是幸福感。
面對她這樣的價值觀,其他人把目光齊刷刷地對準她,隔著屏幕都能聞到氣氛的尷尬,可程麗莎絲毫不受影響。
在接下來的采訪中,她說,她老公郭曉冬跟她說過最甜蜜的情話就是,在他們領證后的兩小時,他掏出他的銀行卡說:“這個交給你,所有的錢都在里面。”
不論你對程麗莎的價值觀是否認同,但你絕不能否定男人只有愛一個女人,才會把存有所有錢的銀行卡交給她。
年少輕狂時,或許以為真愛是一切,談錢便褻瀆了愛情的神圣。但一走進婚姻的殿堂,每天聆聽的都是鍋碗瓢盆的變奏曲。
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什么玫瑰、巧克力,都是騙人的錢的鬼把戲,男人對錢的態度,才是對愛情的重視程度。
不給你花錢的男人一定不愛你;給你花錢的男人不一定愛你;掏空所有,把銀行卡都給你的男人一定愛你。
02
男人的錢在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
當年的“周一見”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文章出軌了姚笛,文章好男人的形象從此崩塌倒地。馬伊琍的一句“且行且珍惜”成了經典名句。
大家都在說馬伊琍有過人的智慧,卻忽略了早年馬伊琍曾在一檔節目說,文章把所有的錢都給了她,每月只留二三千的零花錢。
當時馬伊琍在演藝圈的地位、名氣都比文章大得多,她當時認為文章給她錢,就是大男子主義,卻沒體會到這恰恰是文章在表達“我愛你”。
文章撇開姚笛回歸家庭后,馬伊琍說:“我不懂什么叫挽留,我只知道愛我的人害怕我會傷心,不會離開我。”
文章也曾在一檔節目中眼含熱淚,感情真摯地說:“分手,是因為不夠愛!”
正如作家三毛說,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對:“不談錢的愛情都是耍流氓,男人的錢在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
03
銀行卡體現的不只是錢,更是歸屬和安全感。
狄更斯說,“人從生到死的生活每一步都是一種隔著柜臺的現錢買賣。”
王爾德說:“我年輕的時候,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等我老了才知道,真是這樣。”
當一個男人把生命里最重要的東西都給你,就是在表達:“我把一生都交給你,從此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有幾個女人聽到愛人這樣的情話,不會被感動得痛哭流涕,稀里嘩啦?
郭曉冬說,這么多年他出門從來不帶鑰匙,無論他什么時候回家,程麗莎都在。
程麗莎說,無論郭曉冬在哪里,無論他在干什么,只要他有需要,她隨叫隨到。
程麗莎之所以愛郭曉冬愛得那么徹底,那么死心塌地,是因為她接收到了郭曉冬安全感的訊息。
“安全感是塵埃落定的安穩,是不離不棄的篤信。”女人嫁得好,不是嫁給一個富豪,而是嫁給一個讓她有安全感的男人。
04
送銀行卡是送心意,不代表“我養你。”
都說“我養你”是世上最毒的情話。理由是:它就像溫水煮青蛙,慢慢地會使女人喪失勞動能力。畢竟沒人能保證自己一輩子強大。
抱歉,沒人要求人一輩子強大,給她銀行只是一種對愛的表達。
身為女人我們清楚地知道:“沒有任何人能成為今生今世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你自己最后的庇護所。
男人可能會說,既然這樣,我把整個人都給你了,你為什么非要很行卡呢?
那我問你,既然你把整個人都給我了,為什么就不能給我銀行卡呢?
給不給在你,要不要在我。況且,我要了你的銀行卡,也不代表我從此自甘墮落,等著你來養。
馬伊琍要了文章的銀行卡,她不也是依然活躍在電視銀屏上,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嗎?
程麗莎雖然嘴上說,郭曉冬一直在養她。她不是也在努力的出演話劇,辛苦地出來做節目了嗎?
莎士比亞說,金錢是個好士兵,有了它可以使人勇氣倍增。
叔本華說,金錢是抽象的快樂。
程麗莎說,世上最動聽的情話是給她銀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