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就是12月25日下午6點半左右,我辦完手續簽完合同,從此成為有車一族,我今年30歲,我買了人生第一輛車。
買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我斷斷續續關注了很長時間,從兩年前開始學駕照,一有空就會上網在論壇里看各種自己喜歡的車,視頻,圖片,文章,測評等等,腦補各種關于車的知識。有時候,也碰到同事看我在網上關注車的信息,會問我:“喲,準備買車啊?”
“沒有,隨便看看,哪買的起啊。”我也不知道該說什么,總之就是想買一輛可靠的車。
生活中,也會聽到各種關于買車還是不買車的議論。“買車有什么好的啊,又用不上,又費錢,還不如先買房,房子穩定,還能增值,汽車是消耗品……”
“買車方便啊,想走就走,隨時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再也不用擔心等車浪費時間了,再也不用被擠成“肉夾饃“了“。
“買車污染大,你看現在全球氣候變暖,地球已經傷痕累累了,還是公共交通工具環保”。
買個車著實很累啊。不僅僅要承受經濟上的壓力,還要承受輿論的壓力。買還是不買,你自己選擇,不管怎么樣都是有對也有錯。
看的多了,始終還是沒有行動,買車也只是看車而已。
“還看哪,還沒想好買啥車嗎?要買就買一輛好點的,自己家用,太便宜的車可不上檔次,開不了幾年就得賣了,保值率太低”。
“好車誰都想買啊,有那么多錢嗎?貸款利息不劃算啊”。
跟家人商量,也是沒有什么支持的態度,不止一次說服自己,最終下了買車的決定。但是,問題又來了,買什么車?預算多少?5萬,8萬還是10萬以上?越野車,轎車,mpv還是皮卡?我都有想過。
預算有限,同樣的價錢買的越野車做工品質不如轎車好,而且油耗大。現在的路況也比以前好多了,買越野車的有幾個成天走爛路的?根本用不上什么四驅,高底盤通過性啊。雖然看著高大威猛,但是乘坐舒適性遠不如轎車。
mpv7座全家出行,以后再帶個孩子什么的,自然比5座的轎車更有空間上的優勢。但是平時也用不上這么多座位啊,又不是天天全家出行去旅游。不實用。
皮卡倒是挺實用,可載人可拉貨,但是時間長了,成了小貨車,車廂掉漆,變形,越看越舊。而且不拉貨的時候,一個人開,費油,舒適性,操控性也差。
我又陷入了無限的矛盾之中,內心掙扎過千萬次。畢竟,我的家庭條件并不富裕,車對我來說也算是一件奢侈品,我得深思熟慮。
人有時候需要給自己一點選擇的信心,認準的事就要行動起來。
我從考駕照開始到現在兩年多了,一直看車,慢慢了解車,但是始終沒有走出那一步,買車。如果我一輩子不買車,只是看看,了解了解,那我這么做究竟是為了什么呢?看車不是為了買車嗎?不是為了更好地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車嗎?
是啊,其實車也無所謂好壞。現在的市場這么透明,競爭如此激烈,經過市場檢驗的車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好車自然貴一些,像圖便宜自然就買不到配置很高的車。物美價廉畢竟只是人的愿望而已。市場的規律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所以,只要到正規的店,都不會有什么大問題。剩下的就是你的選擇了。看你想出什么樣的價位,就有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德系,日系,韓系,美系,法系等等,如果你不知道選什么,你也不懂什么配置,參數,那就用最簡單的辦法,用錢來衡量。你打算出多少錢,再看看各個品牌的銷量,選銷量大的一般不會有什么問題。這就是從眾心理,根據大多數人的選擇來判斷,因為你相信這些大多少人當中就有一些是懂車的人,你選擇相信他們,讓他們替你做選擇。
我的選擇是省心,不要老是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或者干脆出個大毛病,三天兩頭維修。省油,或者說不能太費油,畢竟過日子還是要能省就省。動力不能太肉,想加速趕時間,總是老牛拉破車的感覺也不行。外形,內飾做工當然也重要,不需要太高端大氣,最起碼不能太不顯檔次,要知道有品質的生活,人人都在追求。
最終,我再三考慮,比對幾家價位相當的車型,選擇了一款自己滿意的車,用了5個小時左右。
越來越商品化的今天,似乎什么都可以是商品,都可以被用來交易。人又何嘗不是如此,你想要什么,別人想要什么,最后雙方達成共識,各取所需。
有時候也無所謂最佳選擇,只要你看準了,你覺得值那就值。我們不管做什么選擇都總有支持有反對,既然如此,我們就尊重自己內心的選擇,相信生活時時處處都在變化,誰也不知道以后會發生什么,我們只要活得坦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