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偶然間被朋友拉進公益活動,活動非常簡單,就是揀垃圾。一路走過來,感悟頗多。垃圾主要以煙頭為主,這些小小的煙頭,也是環衛工人最頭疼的,當然還有一些白色垃圾,有些已經損壞了路邊的花壇的花草的根基,可見其破壞力的強。
有些事情,從自身做起,你的行為有時候就是無意間讓他人看在眼里,影響著他人。這種影響力的大小是你不可預料的。
心理學上有個詞,“破窗理論”由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指出環境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具體的比喻是當有一個小汽車停在路邊,窗戶破了,這會讓很多人好奇去看車里有什么?因為這會讓很多人覺得這輛車就是無人看管的,誰都可以去破壞的,甚至可以為所欲為的。這就是和花壇里面有很多煙頭一樣,當在花壇邊抽煙的人,有些可能是順手,當然更多的人是看到了里面有很多煙頭,當然他們也看到了花已經不行了,但是不會讓抽煙的人感覺這是煙頭的錯,而是覺得花壇就跟可以被公開默許扔煙頭一樣,所以就直接扔進去,不會考慮太多。
環境影響和從眾心理,讓人們對隨手扔垃圾的心理表示無所謂的態度。而我們志愿者去揀的同時,反思自己平時有沒有這樣的習慣,也影響著路過的人和小孩子。
一個抱著小女孩的媽媽說:“你看叔叔阿姨在揀垃圾,可見保護城市環境有多重要!”
一位六十來歲的上海老阿姨,笑著對我說:“你們真的蠻好的,謝謝你們。”
我們隊伍里面最小的志愿者只有5歲,當他認真的拾起煙頭的時候,我看到其他路邊同齡的小朋友在跟爸爸說:“爸爸,我也要參加,他們在做好事!”
我突然覺得心里暖暖的。
一個城市的環境需要大家來維持,這需要宣傳,也需要大家的親力親為。有些事情你做了,別人會看在眼里的,這種影響力的大小有的時候會產生驚人的力量。
曾經在紐約旅游的時候,在紐約地鐵里面,看到了很多陳舊的,骯臟的,雜亂的地方,去過那里的人都知道,線路眾多的紐約地鐵24小時不間斷運行,有很多地方都是有近百年的歷史,也是很多流浪漢,乞丐,無家可歸的人的居所,曾經早在1980年前的紐約,地鐵里是犯罪率極高的場所,殺人案,強奸案,搶劫等等,也有很多人臥軌自殺,因為早年的地鐵建設并沒有安全門,老鼠,蟑螂成災,也是警察最為頭疼的地方。很多美劇里面的犯罪片,恐怖片都會以此為背景,后面陸續出現志愿者親自動手揀垃圾,恐嚇那些搶劫的人,甚至拯救那些臥軌自殺的人,雖然大家說這些人瘋了,可是慢慢地,這些行為影響了大家,很多人知道原來這里也是有人管的,有人關注的,也不是垃圾隨便亂扔的三不管地帶,慢慢地,地鐵里的犯罪率和整體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想一想,我們居住的城市,正是我們的家,這個城市滋養了我們,保護它,從小小的舉動開始,“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相信這樣的志愿者活動,公益活動,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讓自己今后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相信我,小小的善舉換來的一定會比你想象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