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做一個優秀的斜杠青年
最近有兩個詞比較流行,一個詞叫跨界,另一個詞叫做斜杠青年,我不知道在坐的是不是都聽說過。跨界顧名思義,就是離開自己原有的領域,去嘗試一個新的領域,最近綜藝節目比較火的,比如(跨界歌王)(跨界喜劇王)等等,明星一起來跨界。再坐的同學都是學習醫學相關的專業,以后從事醫療行業為主,但是也有很多人卻又不僅僅只從事醫療行業,還涉獵其他的領域,我認為這也是一種跨界。
下面再說說斜杠青年,我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聽過,我第一次聽見這個詞,是很陌生的,因為從表面來看,無法理解,后來有人舉例告訴我,斜杠青年就是多重身份,多重職業。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
這幾個職業一定有關聯么,不一定。這就是斜杠青年,我認為這也是未來一代年輕人的發展趨勢,人的一生,無外乎,加強自己的能力深度,和擴展自己能力廣度。干好一件事兒,成為專家,就像我們的何偉院長,通過自己的能力涉獵多個領域從而成功也可。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物價飛漲,但是工資不漲。這種現實情況讓我們這代人的壓力非常大,兩個孩子四個老人的局面,天價房,以及未來有子女時候的教育難,都讓我們十分無奈,家里條件好的還好,家庭條件差的怎么辦呢。
給大家算一筆賬,大家覺得畢業后一個月多少錢算合理呢,咱們姑且算一個月一萬塊,十二個月,,一年十二萬,我未來打算去北京發展,北京的房價最郊區,最便宜是一萬七一平米,四舍五入成兩萬。因為兩萬的房子也很少,正常的兩室一廳是60-70平米,建筑面積就是90平米左右,大家算一下,一套不怎么樣的房子得180萬上下,不考慮地段。大家覺得一個月一萬夠么。對于大部分的大學畢業生來說,這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也就逼迫我們要賺更多的錢,一份職業已經不足夠養活我們,何況現在的年輕人有幾人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呢,大多數人會選擇一種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我們這一代人更愿意嘗試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而非僅僅找一份養活自己的“飯碗”。但是有興趣,就有內驅動力,就會工作更認真更努力,因為是我想做,而不是我得做,客觀上也會產生經濟價值。
我覺得斜杠青年就是普通人的跨界,他不像演員跨界唱歌,歌手跨界做喜劇那樣明顯,但是確實普通人實實在在的跨界。但是這種跨界不是想怎樣就怎樣,不付出努力的人,看到的永遠只是表面的光鮮,而不知道背后的心酸苦楚,做斜杠青年的基礎是做好自己的核心能力,再去發展自己的其他身份,否則就是樣樣通,樣樣忪。社會的發展,人類需求的不斷增加,讓我們擁有了更多可能,無論從生活的壓力,還是現代年輕人的心態,都使得我們在未來成為一個斜杠青年,不僅要成為斜杠青年,更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斜杠青年,要成為優秀的斜杠青年,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將它做到極致,這才能產生你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其次找到這個興趣點對應的最有影響力的平臺,這就是你表演的舞臺。找到最適合你的平臺去分享去建立個人品牌,這是一個網絡的時代,網絡信任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大家更樂于見證你從稚嫩走向成熟、從新手到大家,更樂于見你從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步步成為 TA 學習的榜樣。最后就是堅持持續輸出,靜待一切美好的出現,成功是留給有耐心的人,奇跡屬于持續投入的人。持續的輸出能力是很多人或機構挑選合作伙伴考察的重點。做好你的本職工作,堅持你的斜杠事業,在跨界中成長,做一個最優秀的斜杠青年,讓自己的未來更加輝煌,生活更加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