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很小的時候,在好多小伙伴,我們一起玩耍,一起上學前班,一起上小學,我總會有人陪,有人伴,從不孤單。
記得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們需要去旁邊的村子上學,一路上經過村西的小河,經過并不寬敞的柏油馬路,經過一片玉米地。夏天可以從河邊上采毛毛長來吃,冬天可以在小漁塘里滑冰。我有小伙伴,我們不需要大人在身邊,我們很自由,很快樂……
一年之后,我轉學了。爸媽的理由是鎮上的小學教學質量高,而且要搬去的地方離學校很近,的確很近,幾百米而已。
再后來,我很少回老家,也因此與小伙伴們漸漸失去了聯系。所以后來上初中的時候,雖然大家都在同一所學校里,可是小時候那種自然與親近卻怎么也找不回來了。那是一段被割斷的童年……
小時候的事情能記住的不多,轉學之后,有一件事給我印象最為深刻。剛剛來到新的班級,新同學好奇地問我的情況,我告訴他們我在原來學校的成績總在班內前三名,他們問我的分數,我告訴他們后,記得當時有一個同學說:“這個分數在我們這兒差不多都到底兒了。”我再沒說什么。我在學校從來都是個安靜的孩子,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安靜之中似乎又夾雜了一種沉默。我不會因為同學的誠實以告而認為那對自己是一種傷害,所以我只是一直很平靜地走著自己的路,也所以最后我經全校第一的成績結束了小學的生活。
初中的生活是脫離朋友的繼續時期。朋友,朋友,都被那班與班、時間與時間的距離沖得很淡很淡。也只有在初中最后那段日子里,和順路的三個好朋友一起步行回家的時候,才會有一絲透心的溫暖吧。
考上高中了,是我向往已久的縣一中,爸媽說我們又要搬家了,搬到新學校旁邊新建的一個小區里,僅僅是為了高中生活我不用住宿。
我理所當然的成了一名走讀生,我也知道,我的朋友們都住在學校的宿舍里,過著很嚴格的制度生活。我更知道,我也失去了在宿舍里碰到老同學的機會了。
我幾次邀請老同學們來家里作客,因為能考上這所重點高中的同班同學沒有幾個,我希望能跟大家保持聯絡。可是漸漸地,所有的所有又淡去了,留給我的還是一個孤單的我。
我就這樣開始學著適應這樣孤單的生活,也開始愛上這種孤單寧靜的生活我開始想盡辦法讓自己每天都過得很快樂,我也真的很快樂。除了偶爾的一絲心痛……
我一直是個被愛包圍著的孩子,但我沒有告訴他們,他們的愛讓我承受不起。我學不會獨立,學不會堅強,我會很敏感,很容易受傷,我一直軟軟弱弱地,逃避每一件不愿面對的事情。可是沒有人知道我究竟在想些什么,我是個很會隱藏真心的孩子。
他們都說我是個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我的確是。但他們不知道,因為這幸福,我也失去了好多東西。
——2007年2月10日
。。。。。。
回頭看,十年前的自己還真是……矯情得我想抽她一巴掌啊……
看看回憶本子中的自己,再照照鏡子看看現在的自己,性格180度大轉彎的即視感頓生~~
——2017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