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發生:
今日在公交上見一個身穿黑色皮衣皮褲高跟皮鞋,染棕色大波浪卷,精致妝容坐姿優雅的大姐,她的旁邊是一個身穿棉衣棉褲病殃殃沒精氣神的大媽,她們是母女關系。從他們落座之后,大家的注意力就被她吸引了。這位舉止優雅的大姐從落座開始就對著她的母親說個不停了,整個過程像機關槍發射一樣都不帶停歇的。
“你為什么要聽他的?他比醫生強嗎?他比我強嗎?我說的你為什么就不聽?以后你就按我說的做,不要去吊水(輸液治療)了,沒有什么用,這主要是得靠我們自己養”。
這句話聲音何止八度,全車的人都聽到了,不約而同的大家都屏住了呼吸,想看這位大媽的反應是什么,想看這位大姐接下來的言語還有什么更鋒利的……
事實上這位大媽的反應是呆滯的(也許是她只能這樣去表達),兩分鐘后她只是慢慢的抬起頭,看著女兒幾秒,然后又把頭低下來了。從頭到尾她都沒有激動,從頭到尾她都沒有說過一句話,直至公交車提示到站,她也只是默默的按下下車鍵,默默的下車。(我在想這位大媽是不是感到很無奈,感到很悲傷,感到很受傷……)
我不知道,事后這位大姐還會向她母親說些什么;我也不知道這位大媽會不會繼續治療;更加不知道,這位大姐接下來的行動是什么;同時也不知道車上乘客會作何想。但是我知道他們母女之間的溝通是失敗的;我知道在公共場合不顧及他人的存在大聲言論是不對的;我知道這位大媽不僅僅軀體上有不適,心靈上也不適。
我們都知道溝通要雙向傳播時才會使溝通的效果更好,當溝通變成單向式盛氣凌人說教形式時,往往效果是最差的。
這位大姐強勢的將自己的觀念表達出來,不去傾聽自己母親的聲音,一味的以為自己才是正確的,母親的想法行為就是錯的。她沒有想過母親聽信別人的話做出的行動是否正確,是否對母親的病情有所幫助;她也沒有想過為什么母親寧愿聽別人的話,也不愿意聽她的話。她更加沒有試著從母親的角度,去看待現在這件事情。
在整個她說話的過程,我時刻有種沖動——站起來,走到她面前說一聲:“你好,大姐,這不是你家,這真不是你家?請注意你的聲音好嗎!請注意公共場合秩序好嗎?”
那怕我無語死了,我也沒有這樣做,不僅僅她因為下車的原因,也因為沒那個勇氣真的跟她說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請注意他人。我能做到的就是自己遵守公共場合秩序,教育自己以后的孩子遵守公共場合秩序,學會尊重他人。
我還擔憂的是這位大媽的身體情況,因為從她的面色,呼吸節律,咳嗽頻率來看她真的很不舒服,我不知道如果不繼續治療,病情發展的走向是好轉還是惡化?如果她真的聽從女兒的建議就這樣在家里呆著養著,她的狀態是否會改善?就算以后身體康復了,心靈的傷害呢?
如果,我說如果,這位大姐和大媽關起房門來平和的聊一場,是不是結局就不一樣了呢?如果,以后大姐生病了,她的孩子這樣對她時,她會怎么做?
不過再怎么樣,她這樣在大庭廣眾下的言行舉止都是不適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