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為兒子的語文學習發愁,無意中看到2013年北京市語文高考狀元孫婧妍的一篇文章《語文于我》。孫婧妍因為長期不懈的閱讀和寫作,在高考中取得了語文148分的驕人成績!
文章中有一段話讓我很受觸動:
寫東西寫得好,與其說是天賦,倒不如說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飯、洗衣服、開車一樣。我現在寫文章很少構思或查證,筆到文來,半小時之內在電腦上完成千來字的短文對今天的我來說根本不叫事。
但這背后呢,是我從初中起每天不間斷的練筆。初一是每天當作業似的逼出三五百字,到后來越來越喜歡,課間也寫、午休也寫、回宿舍也寫、上課都趁老師不注意偷偷寫,每天能寫一兩千字,假期還能翻好幾倍。這些練筆大多沒有特定內容,寫完了我也不回看,大部分都直接進了垃圾桶,就是為了保持一個手感。
越來越多的人找我寫東西,給網站啊、給學生辦的雜志啊、給校刊啊,我很少拒絕,因為反正寫什么我都喜歡。
曾經,我和婧妍一樣,也是一個寫作愛好者,讀書時每天也能“寫一兩千字”,工作后事情雜了、時間少了、心氣沒了、寫得少了,慢慢地手就生了。現在寫東西自己明顯感覺很生澀,磕磕巴巴的,更新公眾號也是有一搭、沒一搭,不復當年的洋洋灑灑、手到擒來。
比如剛才,我想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寫東西“生澀”的感覺,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只好胡亂謅一個“磕磕巴巴”應付。而大號六神磊磊寫前不久的當當網俞李互撕,卻可以信手拈來這樣精彩的比喻:
有類婚姻像是一個兩人共同修建的廁所,開開心心挖了蹲坑、粉了墻壁,卻沒有修門窗,結果大家都出不去了。于是日復一日困在里面,不通空氣,越來越臭,噴花露水也無濟于事,兩人互相抱怨,怪對方拉得太多。
如此妙文,我只有膜拜的份!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咪蒙式的粗鄙煽情,終究只能流行于一時,真正有味道的文字,會如同美酒,愈陳愈香。
呃,又是一個俗爛的比喻,多年不寫的結果,就是這樣讓人無可奈何!
所以,還是堅持寫起來吧!為了找回手感,今后這個號的更新頻率,可能會比較擾民: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寫點、更點,哪怕只有三五百字。
是的,我就是要把自己的成長,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
畢竟,魯迅先生早就說過:“寫作這事,無他,唯手熟爾。”
最后,雖然本文無恥地做了”標題黨“,還是點一下題:無論語文還是英語學習,多讀、多寫,永遠是重中之重。
高考語文148分的驕人成績怎樣煉成?堅持讀、反復寫……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