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說自己喜好寫作,這么多年斷斷續續有在寫,卻也沒寫出啥名堂,關于寫作方面的書更是不曾看過幾本,不過是就著學生時代的基礎知識能寫一些簡單通俗的文字罷了。其實,對于標題之問我已困惑多年,直到近期讀了夏丏尊和葉圣陶先生合著的《文心》這本書,心中才有了答案。
通讀全書可知大多數人書寫多年依然寫不好文章的原因不外乎:
不懂作文是什么。
不懂為什么要寫作。
不懂如何組織一篇文章。
事實上,只要弄清楚上面三個問題,就可以順暢寫作。姑且跟著筆者看一看二位先生在《文心》一書中是如何幫我們答疑解惑的。
作文是什么?
在讀《文心》這本書之前,我幾乎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學生時代的作文不過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文作業,應對考試的作文題目而已;離開學校的作文,除了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需要,寫文章,純粹是個人愛好,要么是給所見所聞來一次即興記錄,要么是給喜怒哀樂開一個疏通管道。
對于“作文是什么”這個問題,《文心》一書有兩點表述:作文不是無所謂的玩意兒,也不是無中生有的文字把戲。第一,它是生活中間不可或缺的一個項目,同吃飯、說話、讀書、學算一樣,是應付實際需要的一件事情。第二,作文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點綴。
看書之后,我個人對這一部分的理解是作者通過告訴我們“寫作是什么”這個主題,一來端正我們的寫作態度,告誡我們不要視寫作為兒戲,在沒有感想的時候提筆長篇大論,在有寫作欲望的時候又遷就格式模仿老調,把寫作不當一回事兒;二來只有清楚作文是什么,才能把寫文章這件事情放在生活這個層面去理解,去對待。事實上,我們寫作的內容原本就來源于生活,比如你在一天當中想做什么,做了什么,看到什么,這些都會觸發你的感想,可以作為作文的素材來收集;你這一天心情如何,想要表達什么都可以拿來寫一寫。真正的寫作是要充實我們的生活的,比如,我自己因為平時喜歡讀讀寫寫,不自覺的就把作文當做生活的重要部分了。所寫的文章,有對一些重要事項的記錄,有對未來生活的期許描繪,更多的是對那些觸動自己的好的、壞的情緒的思索整理,當然也不乏以文會友的心思以及自己文章被人觀看評論贊賞的那種成就感。此時,取材于生活而寫成的文章,反過來還可以服務生活。作為興趣愛好的寫作某種程度上不就使得生活變得更美好了么。
為什么要寫作?
關于為什么要寫作,《文心》第三章題目與內容里,是這樣說的:為了和親友通信,需要寫信溝通,寫信便是作文;有一種意見要讓大眾知曉,就寫成文字告知啊,這時就需要寫作;經歷了一件事,看到了一些東西,要把它記錄下來,就需要動手作文;有時我們心里歡喜,有時我們心里愁苦,就想提起筆來寫幾句。讀書時有觸發,也會有作文的愿望。對于正在經驗著的事物,發現旁的意思,也會觸發作文的。
而我個人早期的書寫,基本是無意識、無目的、無技巧、無方法的隨意書寫。直到后來,一方面,看書多了,看到優秀作者寫出的漂亮文章,或令人贊賞稱妙,或讓人感同身受,或被廣泛流傳,或被推薦學習,內心開始蠢蠢欲動,也想寫一些供人觀賞翻閱的文章,滿足人人都免不了俗的希望被人認可的感覺。另一方面,寫的多了,會慢慢地喜歡上這種通過文字和自己深度交流的方式,通過書寫,好多問題想清楚了,一些起伏的情緒也被撫平了,更重要的是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借助各個平臺,認識和結交一些志趣相投的同伴,一起交流、分享、成長。這也不失為一件有趣的事情啊。
可能是想清楚了為什么寫作這個問題,我后來寫文章陸續頻繁起來,從最初的日記、QQ日志到后來幾天一更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再到四月份開始的主題寫作,一路寫的不亦樂乎。
如何組織文章?
就我個人來說,是在寫文章頻率高,又陸續在各平臺轉發的時候才慢慢地意識到文章的組織這個問題。不再是單純地隨意發揮而寫,在注重基本的字詞運用、語意表達,多番修改的同時,對文章的立意、題材以及謀篇布局也開始思考。但是,幾番思索,終不得其要領,有時候寫出的文章不但會被自己嫌棄,也屢遭粉絲吐槽。
有人說,當你決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周圍的一切都會來幫你。這不,吸引力法則送來《文心》這本書幫我解決問題呢。
書里談到,一篇文章可以比作一個團體,一所房子,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獨立的單位。凡是自成一個單位的意思或情感,無論用言語或者文字來發表,就必須得講究組織。講究了組織,才能使聽者和讀者滿意,同時也使發表者自己感到快適。
沒錯,這個正是我需要的。
書中列舉三種流派的文章組織方法:一派是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寫著;一派是拘守著公式,把自己的意志像填表格一般填進去的;第三派是把怎樣起訖、怎樣貫穿,先作個大體的規定,然后一步一步寫下去的。隨后,話鋒一轉告訴我們除了第三流派比較妥當外,事實上,具體的組織方法怎樣?其中的秩序該怎樣排列?聯絡該怎樣著手?統一又該怎樣顧到?這些問題是無法回答的。因為每個人所要發表的意思和情感千差萬變,要有了具體的意思和情感,然后才有具體的組織方法,憑空是無從說起的。
那怎么辦呢,反觀我自己,目前能做到的也就是第三派的方法了。別急,作者留終極大招在后面呢,那就是“回問自己”這個方法,具體指的是我們在寫文章時,回問自己道:為著要說些什么才寫這篇文章呢?這時候我們自然會回答,為著要講述一件東西的形狀;或者,為著要講一件事情的經過;或者為著要發表怎樣的一種主張。回答有了,這篇文章的中心旨意也就認定了。我們又回問自己道:這個中心旨意在我們的意念中間怎樣來的呢?這時候我們自然又回答,從某種因緣引起的,或者,從許多事理物理中間發現的。回答有了,同時材料的先后排列,段落的互相銜接,也就有所依據了。我們又回問自己道:這項材料可能增加中心旨意的力量嗎?那樣說法可能要打消中心旨意的存在嗎?這時候我們自然又回答,能增加中心旨意的力量的,或者,和中心旨意完全矛盾的,或者,和中心旨意風馬牛不相及的。回答有了,同時,對于“統一”這個標準也就顧到了。這樣遵循文章的組織原則:秩序、聯絡、統一不斷地回問自己,就從這上邊得到每篇文章的具體的組織方法了。
筆者我因為與寫作“糾纏”多年,書中上述三個主題基本上解決了我對如何寫好文章疑問的90%。建議初學寫作的朋友,如果將書中語匯語感部分、觸發部分、修辭部分、推敲修改部分、知與情與意部分以及文章病院部分細細研讀,再與文章組織相融合,逐一貫通。通過這樣的學習和練習,假以時日寫出滿座叫好的文章是極有可能的。
大小簡的原創文章,如若喜歡,請關注我的簡書帳號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