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若煙海的諸多書籍中,有一類書,是關于讀書的書,值得先看看學學。這類書中的精品,可以幫助自己選書、教會自己讀書,更能指導自己用書。有點類似于諸多武學中的《九陽真經》,看似天文地理,麻衣神相均不涉及,而實際上,這類書籍的作用就是筑基洗髓,幫助打通閱讀的任督二脈。這類型的書我看過不少,其中幫助最大的當屬《如何閱讀一本書》、《快速閱讀》、《越讀者》等等,而剛剛看完的這本《讀書這么好的事》,也屬于個中翹楚,值得大力推薦。
這是一本大陸讀書人寫的關于讀書的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美國人范多倫的經典,《快速閱讀》是德國人克里斯蒂安·格呂寧的作品,《越讀者》是中國臺灣的著名出版人郝明義的著作,而這本《讀書這么好的事》卻是復旦大學張新穎教授的作品,字里行間更加接地氣,行文也更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見不到那種翻譯腔讓自己費解的文字。而書中列舉的一些民國時代大師關于閱讀的故事,讓人更加感受到國學風范。
這是一本教你讀書、讀人、讀心的書
書的第一章就借用詩人馮至的詩句:
給我狹窄的心
一個大大的宇宙
告訴人們不要僅僅為了讀完書而讀,閱讀的結果不僅僅是使得自己知道什么,而是通過閱讀,領悟作者或書中人物所思所想,理解分析他們的所作所為,讓自己和書中廣袤的世界建立起息息相關的聯系,讓自己的心靈不再孤單,而是在閱讀中越來越充實,越來越有意義。
作者強調:
讀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知道很多東西,更重要的是能夠受到啟迪,學會理解和思想。也就是說,不能停留在僅僅接受信息和記住信息的層次上。有的人片面追求讀得多,一個原因就是把獲得信息看得過重,而不注意發揮和提升自己作為一個讀者的主動的想象、理解、分析和思想的能力。這樣的話,即使讀了很多書,即使記住了書里的東西,卻不能明甶其中的真義,像通常說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形成了這樣一種閱讀局面,可不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紅樓夢》里面有句對聯,叫做“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看似強調入世的學問,但通過對《紅樓夢》這本書的閱讀,會更加深刻的認識到這句話的意義,當今社會上,從不讀書識字的人,是很難真切理解并踐行這句話的。真正熱愛讀書,會讀書的人,是不會讀書讀“迂”了的,他們從書中學習,萃取營養,增長見識,美麗自己的心靈。
這是一本教你“不讀某些書”的書
網絡小說《將夜》里面有個“讀書之人”,生平最愛讀書,一心想要把人世間所有的書讀完,因為發現自己讀不完所有的書而絕望,后來又因為發現自己愛的是“讀書”這件事本身而不是“把書讀完”重新確定了目標。
的確,一個人把讀書當做樂趣是好事,把讀書當做唯一就不太好了,讀書只是成長的手段,不管是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獲取知識、提高自我都是讀書以后的收獲,為了讀書而讀書這個目標并不可取,目前我國年出版圖書414005種,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數據),即便現在每天去閱讀,皓首窮經也讀不完一年內出版的書籍,更不用提國外作品了。因此,這本書里面提出一個“不濫讀”的觀點:
不但客觀上人不可能讀完所有的書,主觀上,人也應該為自己設立一個不濫讀的原則。所謂多讀書,并非只要是書就讀, 而且越多越好。單純追求閱讀量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沒有必要把精力和時間耗費到質量差、價值低的書籍上面。
而如何判斷一本書是不是質量差、價值低的問題,在《如何閱讀一本書》、《快速閱讀》上面早有精彩的論述。
這是一本教你學會復讀的書
大多數人,除了教科書和特別喜歡的小說可能會反復讀幾遍,大多數書籍讀過一遍以后,就以為“知矣”,然后棄之不顧,再也不會翻閱了。而本書花費筆墨著重提及復讀的重要性:
讀一本已經讀過了的書,并不僅僅是為了懷念的感情需要,如果你能夠從它那里不斷發現以前未曾讀出的新東西,其實你就是在讀一本新書。
一本好書,它的豐富的內涵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窮盡的,需要你去反復地探尋、一再地挖掘。還有,作為讀者的你,一直處在變化過程中,在不同的階段讀同一本書,會讀出不同的東西。像魯迅的書,中學時讀,大學時讀,人到中年時讀,老年時讀,從中獲得的感受,一定會有相當大的差異。
的確,蘇轍曾經講過“早歲讀書無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的話。一些書,在你沒有那個人生閱歷的時候,它的精微巧妙之處并不能理解,可能往往一帶而過,但是如果經歷過一段時間以后,重讀這本書,可能會有很多新的感悟。比如說《如何閱讀一本書》,我每年都會至少重讀一遍,每一遍都會讓自己有很多新的體會。而那些老祖宗留下了的皇皇巨著,多讀幾遍,特別是不同人生階段去閱讀,會給自己帶來不同的感受。
《詩經》、《論語》、《道德經》這樣的書籍就不多說了,即便是《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這樣的白話小說,小時候讀是為了過癮,在職場讀或許讀得出厚黑,而人過中年以后再讀,甚至也能讀出紅樓夢里面那種“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的悲涼意味來。
雖然不提倡直翻舊書,不去讀新書。但面對真正的好書,當自己經過一個成長階段之后,重新閱讀某些篇章,往往能夠看到以前忽略的事物,體會到以前沒有體會到的新感受,激發起新的靈感。仿佛,這本書在和你一起成長?;蛘哂米髡叩脑拋碚f:
真正的好書在等待著你成長,你每達到一個新的境界,它都會向你敞開新的智慧空間。
這是一本教你不要死讀書的書
本書的最后,又照應了開頭,讀書是為了什么?書不是一切,讀書是人生經驗中重要的部分卻不是全部。我們要同時讀書本(讀小書)和讀世界、讀社會、讀人生(讀大書)的一生。
為什么既要讀書本,又要讀宇宙萬物、社會人生呢?這之間其實不存在截然的劃分和根本的對立,而是互相滲透和交流、彼此應和與影響的。這之間的關系,活潑流轉,生機盎然。古人說讀書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是硬生生切斷這聯系,讀書就變成了讀死書、死讀書,王陽明說: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花猶如此,人何以堪?
文章版權信息
- 原文作者:藥山
- 原文地址:http://blog.upwith.me/?p=4750
- 本文關鍵詞:知識管理,讀書,啟迪,理解,思想,復讀
- 版權聲明:本文由做自己的CEO團隊轉發,所有版權歸屬原作者。
推薦閱讀 ====== 請點擊藍色文字
如何在網絡上建立并保持自己品牌 如何在網絡上建立并保持自己品牌?本文來告訴你幾個簡單實用的方法。
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三件事 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是什么事?跟著本文看看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事如何體現在WORRY,BLAME,JUDGEMENT這三個單詞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