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分享《拋向遠方的錨》,讀著讀著,就有了感覺。它不像是一本繪本書評,而是一種,在教給讀者如何學會做父母的方法書,更確切的說,是幫我們找到做父母的感覺。而對于我,更更重要的是,讓我找到了,如何養育自己,把自己由一個記憶中的孩子,用粲然般媽媽的愛,把自己在萬般包容、接納、呵護、等待、指引下慢慢長大。讀時,我的心是柔軟的,我覺得我被包容著。
? ?當讀到“情緒是一種童年習得、終身習得”很有感觸,被里面提到的正念冥想所吸引,原來,還可以把正念當做一種親子游戲,讓孩子自己學會強大的自我關照。
? ?一天早晨醒來,感覺身體緊張,試著放個冥想音樂讓自己放松,冥想中,我看到了那個受傷的小孩,被像粲然一樣內心強大、包容,懂得孩子的媽媽環繞著,她給我溫暖,她讓我覺得我是被接納的、包容的,也是被允許的,她指引我、告訴我:“我們害怕的僅是害怕本身”,我像一個孩子一樣的動容了,像在媽媽的懷抱里,我是安全的,我的情緒是被允許的接納的,我是可以的。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踏實。猛然間,一個凝重的畫面闖入,小時候,母親瞪著白眼,怒氣沖沖,她說:“真笨,怎么什么也干不好,什么都不會!”她嫌棄的讓我走開,我陷入絕望!絕望中讓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的匱乏,看到了我的需要!我又一次幡然醒悟。
? 長期以來,我們帶著我們受傷的內心小孩,行走著,生活著。在無覺知中,我們把自己當成為那個小孩,用一個舊時孩子的模式,與人相處,面對自己的家人,孩子,尤其是當我們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我們已不是父母,而是一個深深陷入自己的父母模式的孩子。我們做著我們父母希望我們做的,我們的身后總是有根小棍,豎在那;在無覺知中,這根鞭子就已成為我們兒時的父母,它時時鞭策著,讓我們成為她們想要的樣子,所以,我的成長就好像在與這根棍子進行博弈。脆弱時,它就會贏,并被它控制著,敲擊著,那時我們的身體像沒有了靈魂,失去方向。所以我們得需要力量,需要清醒的覺知,與之對抗,不!而是學會辨認:前行的路,是在由那支棍子支配,還是聽從我們內在的靈魂的指引,聽從我們的心!
? 然后,我明白我要學會用自己的力量,從背后取下那根棍子,握在手中,讓它成為我的前進之劍,或成為崎嶇路上的拐杖,它,在幫助我,聽從我內心的需要,成為我的輔助。也許有一天,我會學會感激它,也許有一天,我們學會去愛它,也許有一天,會讓它相伴我,在心里一遍遍的撫摸它。也許……,我希望那一天,來的早一些……。
? ? 被喚起的這屢感悟似我的成長縮影。成長于我,不像是脫衣服,而像是在脫皮!
? ? 這套書分享到最后,越來越投入,越來越不舍,這才發現,我的生命狀態原來只是剛剛進入,不禁對作者,一位媽媽,一位教育踐行者肅然起敬,看似拋下的遠遠的錨像一個美好的夢幻,于幼小孩童的成長來說可能看似不切實際、遙不可及,但書中言之確確又似曾相識的記錄,讓我們清晰的感受到與孩子在一起時的耳鬢廝磨、點點滴滴,與一群孩子成長中的摸爬滾打、聆聽守護。是的!這是看的見的!作者用行動告訴我們,她拋向遠方的錨,是深遠的、堅實的,帶著望向遠方的美好是可以堅信的,只要知且行!
? ?我是一個輕易相信美好的人,而此書堅定了我“相信”的力量,在我小心守護心靈慢慢成長之路上,給我敢于望向遠方走下去的加持。所以,在我看來,它不是兩本簡單的小書,更像一本實用的成長守則,于你我,于孩子都是實用的。